于集乡:“雁归兴德”赋能乡村振兴

□通讯员李雅雪报道

本报讯 为推动乡村人才回引,鼓励引导更多在外能人返乡归巢、实干兴村,于集乡深入推进“雁归兴德”工程工作,通过三个回引人才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在外人才新动能。

强化组织“聚合力”,精准“引才”。部署安排压责任。于集乡高度重视人才回引工作,严格落实“归雁兴德”工程,成立工作专班,摸排各村流动党员、优秀青年、在外人才174名建立人才数据库,建立在外人才定期联络机制,开设“在外人才专线”,与在外人才沟通400余次,营造能人回引的浓厚氛围。统筹发动抓落实。搭建在外人才沟通交流平台,依托微信群等发布在外人才返乡号召,抢抓元旦、春节前后等有利时机筹备“归雁省亲”系列活动,摸排近期返乡在外能人30余人,组织开展在外人才春节交流座谈会、家乡经济发展论坛、特色产品推介会等,吸引外出能人回乡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释放发展“牵引力”,产业“聚才”。招聚农业产业人才。于集乡确立特色种养殖、葫芦精深加工、粮食仓储物流、生态休闲农业等6个重点领域,发展菌菇种植、藤编、葫芦雕刻等10余项产业项目,瞄准种养殖、电商营销等农业产业专业化人才,从政策、资金、用地、用电等方面给予返乡人才支持。招聚高层次制造业人才。聚焦高端装备制造、化工环保材料等主导产业,发挥山东德莱雅环保材料有限公司、山东德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引领作用,投资建设可服务企业职工、群众近15000人的工业园区党群服务中心及人才公寓,建成后可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有效以产业提升助力人才集聚。

注重平台“吸引力”,环境“留才”。打好政策宣传牌。积极拓宽人才回引渠道,组织人才回引政策宣讲班3期,广泛宣传省市区人才优惠政策,深度解读激励任职返乡创业政策,结合于集实际制定《于集乡引才育才保障工程实施方案》,充分运用微信公众号、在外人才交流群等平台进行宣传20次。打好服务保障牌。做好能人返乡创业服务工作,依托于集乡企业服务中心,建立“前期对接—合作洽谈—实地调研—跟踪记录”人才返乡创业“一条龙服务”机制,“一对一”对接返乡人才40余人,提供陪同企业参观、落地注册政策介绍等服务20余项,推动项目回迁、资金回流、技术回乡,实现人才带项目、项目促发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