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巡察利剑磨得更光更亮 ——2023年德州市委巡察工作综述

巡视巡察是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是国之利器、党之利器。2023年,在市委和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巡察机构坚定贯彻巡视工作方针,牢固树立走在前、作表率的目标定位,踔厉奋发、奋楫笃行,让利剑高悬、震慑常在。

一年来,市委巡察机构共对县市区23个重点乡镇(街道)、所辖173个村(社区)开展了提级巡察,对全市开发区、生态环保系统开展巡察,围绕全市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省会经济圈)、护航优化营商环境开展“常规+专项”巡察,巡察工作的权威性、震慑力、推动力持续增强。

聚焦中心 提升“政治体检”精准度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为确保巡察高标准开局、高质量起步,市委巡察机构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巡视巡察工作部署要求,统筹推进市县巡察工作,制定《十六届市委巡察工作规划》《2023年度市委巡察工作要点》,进一步明确做好巡察工作的路线图和任务书,做到有的放矢、靶向发力。

一年来,市委巡察机构聚焦市委中心工作,对全市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省会经济圈)、护航优化营商环境开展专项巡察,对15个市直部门单位开展“常规+专项”巡察,发现了政策不兑现、服务走形式、监管缺位越位等一批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巡察利剑的震慑、遏制和治本的作用。巡察期间,移交线索54件,立案7人、留置3人,巡察监督成效显著,以精准有力的监督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护航高质量发展。

根据部署,市委巡察机构注重发挥市级巡察机构承上启下作用,完善常态化对口联系指导县市区巡察工作制度,并将上下联动贯穿全年巡察任务,全力构建联动新格局。

市委巡察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我市聚焦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和中心镇、特色镇建设等重点工作,采取“提级+交叉”“市指导+县联动”模式,抽调县市区整建制巡察组编入市委巡察组,分别对县市区23个重点乡镇(街道)、10个县市区开发区和环保分局开展提级或联动巡察;另一方面,省委巡视宁津、临邑、庆云、禹城期间,我市主动配合对有关县市开展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巡察,得到省委巡视组认可和好评。在2023年全省巡视巡察工作会议上,我市围绕上下联动经验做法作了典型交流发言。

此外,为构建常态长效监督合力,我市还深化巡纪联动、巡审联动,加强与组织、统计、改革、财政等部门的协作配合,进一步释放监督叠加效应。

力量下沉 让监督有形有效覆盖基层

群众利益无小事。市委巡察机构始终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巡察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打通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堵点、难点、痛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2023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推进市县巡察向基层延伸的要求,不断推动市县巡察力量一体下沉,高质量推进对村(社区)巡察有形有效全覆盖,使党的建设在基层实起来、严起来、强起来。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巡察工作,对农村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够,‘巡察工具包’涉及的范围广、内容细,对我帮助很大,我对完成好此次村级巡察任务充满信心。”市委第四巡察组一名组员说。

市委巡察办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市级层面制定了《关于加强对村(社区)巡察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11个县市区制定《对村(社区)巡察全覆盖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制度化路径指引。同时,市委巡察办牵头制定《对村(社区)巡察政策索引》,形成覆盖全面、精准有效、拿来就用的政策工具包。

针对不同类型村(社区),我市探索开展了乡村一体巡、提级巡、联动巡等多种巡察方式。市委提级巡察了23个重点乡镇(街道)所辖173个村(社区)党组织,县市区共组建26个巡察组同步对提级巡察乡镇(街道)剩余893个村(社区)党组织开展联动巡察。市县巡察组分类分村施策,广泛发动群众,探索出“三查三紧盯”“三看三画像”“驻点巡”“码上巡”等好用实用的方式方法。其间,市委巡察组通过派员指导、并组研判、成果共用等方式,同步提升监督质量。

目前,全市对村(社区)巡察覆盖率已完成63.7%,相关典型做法或案例在《人民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农民日报》等国家级媒体刊发40余次。

闭环管理 做深做实“后半篇文章”

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关键要在整改上发力。巡而不改,改而无效,巡察前期工作就会付之东流,功亏一篑。为此,我市积极构建整改闭环体系,不断做深做实巡察“后半篇文章”。

“我市采取‘集中反馈+通报+一对一反馈’相结合的方式,及时传递‘整改从反馈开始,反馈从问题抓起’的强烈信号,通过层层传导压力,夯实分管市领导统筹督促责任、县市区党委领导责任、被巡察单位整改主体责任,市纪委机关、市委组织部整改日常监督责任。”市委巡察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反馈时,同步向被巡察单位“一把手”移交《被巡察党组织落实巡察整改主体责任工作提示》,以及市委书记点人点事情况清单、需开展专项整治问题清单、点人点事情况办理台账,对重点问题进行督办。2023年督办点人点事重点问题90项。

优化反馈方式的同时,把更大精力放在深化成果运用上。市委常委会、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分别听取十六届市委第一轮巡察整改和整改监督情况汇报,压实责任、传导压力,强化成果运用。推动将相关情况纳入政治监督活页内容,针对巡察发现的突出问题,发放《巡察建议书》10份,推动开展了公益岗优亲厚友等16个方面专项整治,其中2项纳入全市主题教育专项整治内容。

巡察整改,治标更要治本。2023年,我市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过建章立制堵塞制度漏洞,把巡察利剑磨得更光更亮。

信息赋能 擦亮“智慧巡察”品牌

“针对系统性、领域性突出问题,构建‘经商办企业’等数据分析模型44个,通过‘二维码一键直达’累计收集信访反映800余条、调查问卷4万余份,运用数据分析快速定位发现了违规套取惠农补贴、经商办企业、公职人员酒驾醉驾等22类问题、126条问题线索。”市委巡察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市委巡察机构树立大数据思维,注重信息化赋能,不断擦亮“智慧巡察”品牌。2023年初,在省委巡视办的帮助指导下,我市建成运行了集日常管理、数据分析、码上巡察、巡察整改等功能为一体的“德州巡察大数据管理平台”。建立“数据池”“政策库”,累计录入农业、民政等36家单位6000余万条数据、5000余项法规制度,为系统实战化应用备足“粮草弹药”。

“借助大数据信息的优势,打破了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有效缓解了时间紧、人员少、资料繁多的问题,破解‘熟人社会’的影响和干扰,让巡察组能够快速精准地定位重点人、重点事,切实提升了巡察监督质效。”市委巡察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经验做法《强化数据赋能以信息化助推巡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在中纪委网站刊发。

为提升巡察信息化应用能力素质,我市着力加强人才培养。每轮巡察,各巡察组确定一名信息员,专职负责信息化系统录入、整理和运用工作。同时,抽调大数据局、统计局等专业化对口人员,组建数据保障组。此外,择优选派巡察干部到中央巡视办跟班学习信息化工作,定期抽调县市区巡察信息员到市委巡察办“以干代训”,参与巡察资料收集、数据分析、平台维护等工作,有效提升市县巡察干部大数据思维和信息化运用水平。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王德鹏 编辑|密霖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