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德州 | 安华瓷业研制3000个陶瓷瓶品种,成全国最大陶瓷酒瓶生产企业

1月21日,记者走进山东省安华瓷业股份有限公司。“我们公司主打陶瓷酒瓶,产品畅销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临近春节,我们各个车间都在连轴转,停人不停机,希望尽快把今年上半年的订单完成,好多客户想要加单都被婉言拒绝了。”安华瓷业副总经理赵文介绍。

不合格原料不进厂,不合格产品不出厂

安华瓷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其前身是平原县陶瓷厂,落后的产能、几无抗风险能力的规模,在市场经济浪潮中,这家小厂几次差点“死”掉。而今,公司在平原和江西景德镇设立了两大生产基地、四个厂区、六个外协加工公司,年产各类酒瓶5000余万件,年实现销售收入2.6亿元。

好效益缘于好产品。“在综合考虑市场和企业生产条件后,安华瓷业将陶瓷酒瓶作为主打产品,实行产品质量一票否决制,严格执行标准化生产,在每道工序、每个环节上都建立了质量监控点,确保不合格加工品不转入下一工序,做到了不合格原料不进厂,不合格产品不出厂,企业产品出厂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100%。”安华瓷业总经理王志平说。

安华瓷业抓质量,首先从抓员工“质量”入手。一方面,强化员工的质量意识,提出了“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的口号,在员工思想深处打上“质量重于生命”的烙印。另一方面,加强对员工的业务技能培训。公司每年都举行10多次岗位技能练兵和业务培训班,2000年公司在同行业中率先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陶瓷制品生产过程中,控温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从烧煤到烧液化气,再到如今烧天然气,我们设施改进的脚步就没停止过。投资800多万元引进的国际最先进的窑炉设备,实现了电脑自动控温,陶瓷烧制温度从1300℃下降到1200℃,大大节约了能源,在全国同行业中居领先水平。”赵文指着正在运行的窑炉说。

激活人才“源动力”,实现以才生财

翻阅厚厚的企业年度总结,记者发现,安华瓷业始终坚持走特质化发展的路子,把“人才兴厂”作为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打造出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核心竞争力。

“外引人才成本非常高,人才与企业对接也需要时间融合,而培养一支本土的人才队伍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据王志平介绍,安华瓷业与平原一中密切联系,家庭困难又热爱陶瓷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安华瓷业免费对其进行资助,毕业后为其提供就业岗位。

安华瓷业还与景德镇陶瓷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以及行业先进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每年5次组织员工到合作院校进行交流学习,双方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信息共享、生产协作等领域展开广泛的合作。目前,已拥有博士1名,硕士3名,本科毕业生80名,为企业创新提升、加快转型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同时,安华瓷业积极倡导“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理念,采取人才交流合作、兼职聘用、业务指导、合作开发项目等方式,加大外来人才引进力度。去年5月,在广州陶瓷先进技术博览会上,安华瓷业购买了目前最先进的陶瓷酒瓶全自动检测线,检测效率可提高3倍,还可避免人工检测带来的瓶身污染。

安华瓷业专门为外地优秀人才提供人才公寓,只要人不走,房子可以永久居住。同时,实行人才合理流动,不仅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也能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人才梯队。

个性化定制,支撑品牌高端化

有特色才有发展,才会塑造核心竞争力。安华瓷业生产人们司空见惯的酒瓶,但他们注重产品设计,狠抓产品质量,为产品注入了文化内涵。从上海世博会到G20峰会、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到丝绸之路经济带、从雄安新区建设到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每一项标志性事件,安华瓷业都会相应研发出带有标志性、特色化、文化味十足的陶瓷酒瓶。安华瓷业所研发的陶瓷酒瓶,已完全从单一的工业产品跨入到了文化产品,陶瓷酒瓶具备了收藏价值、传播价值、交流价值、艺术价值。

“目前已拥有专业技术工人168人,技术水平的提高带动了企业生产能力的提高,由原来单纯的客户来样加工发展成为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自行设计样品。”王志平说。

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安华瓷业培养了一大批信息员,分布到全国各地市场,随时了解和掌握市场动态信息,把握客户的需求并及时把有效信息反馈到公司,以便公司对客户新需求作出决策,快速行动,抢占市场先机。“考虑到市场个性化定制需求的不断扩大,我们决定引进自动化生产线,从中解放出来的员工将全部投身于个性化定制和新产品的研发。自动化生产线预计将在7月初投入使用,到时仅需两成的劳动力就可以满足市场需求。”王志平说。

现如今,安华瓷业已研制3000个陶瓷瓶品种,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陶瓷酒瓶生产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行业标准制定单位。

记者 王德鹏 通讯员 张娜 姚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