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祖新兰:转着天线杆看春晚的除夕






转着天线杆看春晚的除夕

祖新兰

除夕夜,看春晚,是欢度春节的保留节目。我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对于春晚,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满满的回忆。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过年时除了热热闹闹地吃团圆饭,最高兴的事情,就是拥有一台黑白电视机,全家人围坐一起看春晚。



大年三十的午饭,是一年之中最为丰盛的大餐。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鲁西北,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生活比过去有了明显改善,久违的白面和肉食出现在普通人家的餐桌上。那时,我家乡的习俗就是三十中午炖大杂烩,红红的火苗欢快地舔着锅底,烧大锅拉风箱声有节奏地响着,食材下锅爆炒后加入开水,渐渐地大锅有了“滋滋”声,不一会冒出热气来,随之便闻到了杂烩菜久违的香味。由于生活刚起步,所以只是在白菜豆腐的最表层覆盖上粉皮、油炸藕盒、肉丸子和肉片,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叫作“猴戴帽”。吃过这顿肥美可口的大餐,下午就开始动手包足够吃上一天的饺子,这饺子要供奉祖先,为了图个好兆头,包的饺子馅必须是素馅,寓意一年的日子肃静安康。我那时才十岁就能动作麻利地帮着母亲擀饺子皮,全家人齐上阵很快就能包满满一盖垫饺子。除夕夜先煮一锅香喷喷的年夜饺子大快朵颐,然后围坐在饭桌前,摆上自家种植的炒花生和当地土法熬制的橘子瓣糖块,一边嗑着瓜子一边守候在荧屏前,期待着激动人心的春晚节目开播。

1984年,我家买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机,父亲先是找了两根木杆子接上天线,整天调试信号还是不行,干脆又请铁匠师傅做了一根长长的钢管天线,这样能接收到三套电视节目。最重要的是,可以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每逢看春晚的时候,由于电视屏幕雪花太多,父亲就跑到院子里不停地转动天线,我负责在屋里盯着电视画面看清晰度,一边扯高嗓门向院子里的父亲大声指挥着:“再转一下!再稍微转动一点点……好啦!”直到荧屏上的春晚节目清晰才作罢。父亲这才跑回屋里,一家人其乐融融地继续看春晚节目。那一年,中央电视台首次邀请了多位港台明星登台表演,其中香港歌手张明敏的一首《我的中国心》更是走红大江南北,他被称为“登上央视舞台的首位香港歌手”,记忆中他穿着米黄色西装,佩带灰色围巾,清秀儒雅的风格让人眼前一亮,尤其唱着那句“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时全国观众为之沸腾,一时间,大街小巷的男女老少到处在传唱着这首经久不衰的爱国歌曲,唱出了那个时代中国人前所未有过的自豪心情。歌唱家李谷一那首《难忘今宵》也是在1984年春晚上第一次出现。后来,这首压轴歌曲成为每年的必唱节目并风靡至今。艺术源于生活,朱时茂与陈佩斯合作的小品《吃面条》第一次登上春晚而一炮走红,开创了电视小品的先河,成了80年代家喻户晓的喜剧演员。现在回头看,那些镜头画面依然让人忍俊不禁,这些耳熟能详又接地气的生活小品,依然在每年春节期间滚动播放在电视屏幕上。

如今,春节联欢晚会已演变为过年的象征,它是一份守护,一份情怀。吃完年夜饭,打开电视机,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在谈笑风生中静候农历新年钟声。


作者简介:祖新兰,女,中共党员,德州市作协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各级报刊及新媒体并多次获奖。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