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邑县临南镇:特色农业绘就乡村共富新画卷

3月11日,临邑县临南镇宁寺村的西瓜种植大棚内,一个个圆滚滚的小西瓜,掩映在翠绿的瓜秧中,小巧诱人。再过30多天,这里种植的第一批“冰糖小王子”西瓜就要集中上市了。

临邑县临南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建设各类大棚2万亩,陆地蔬菜种植面积6000余亩,种植西瓜、番茄、韭菜、菜花等各类品种达30多个,年产量超25万吨,销往济南、北京、天津等地,实现年产值8亿元,不仅促进了乡村产业兴旺,也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党建引领搭建新载体
织密共富保障网

“镇上成立了党建联合体专门给我们种植户提供服务,为我们推荐西红柿品种,农科院的专家也定期到大棚指导。目前来看,今年的产量和行情都要好于往年,联合体让我们有了主心骨!”近日,在临南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种植户董培金高兴地说。

按照“党建引领,产业振兴”的工作思路,临南镇组建了番茄“红链+”区域党建联合体,从组织、人才、技术、资源、资金等方面提供“组团服务”。联合体内根据乡村产业发展需求设置了三大功能链条——联合14个村庄、企业、合作社组成“产业同治”治理链条,实现育苗、种植、技术指导、社会化服务和销售“五统一”;融合省、市农科院,振兴蔬菜种植合作社,凯盛浩丰、佰福康、丰森农业等企业组成“产业同兴”链条,为市场和技术提供保障;集中民政、社会组织、志愿者等队伍组成“产业同惠”链条,打造了番茄文化宣传展厅、零工驿站、人才孵化中心等阵地,承担教育培训、研学科普、技术服务、人才培养、产销对接等,共享发展红利。

科技赋能激发新活力
拓宽乡村振兴共富路

科技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临南镇紧紧抓住“科技兴农”,积极赋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去年6月,德州市农科院设施农业博士科研工作站在临南镇番茄文化博物馆揭牌,农业专家多次到现场指导。同时,临南镇积极以数字化赋能现代农业,搭建了农业数字管理平台,可实时监测基地环境、分析农产品病虫害情况,展示农产品销售实时价格、销售流向统计等信息,农业专家无须到现场就能直观掌握大棚内蔬菜生长情况。

临南镇还鼓励园区内种植户结合自身种植经验进行创新,一项项农业“黑科技”应运而生。“我们将物理技术应用在大棚里,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等的使用,种出来的瓜果口感好。”临南镇佰福康大棚负责人刘公玉说。刘公玉介绍,佰福康大棚拥有15项自主研发的智慧物理农业终端及设备,大棚电脑控制室可实时监测棚内的各项环境数据并进行操控。

特色品牌擦亮新地标
拓展产业升级新空间

3月11日,走进位于临南镇刘双庙村的韭菜大棚,只见一片片韭菜郁郁葱葱,种植户正忙着收割、分拣、打捆、装车。这里是当地有名的“久之最”韭菜品牌的主要生产基地。

临南镇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打造“品味临南”区域品牌,以品牌影响力持续放大共富效应。该镇拓展线上销售渠道,举办临南镇第一届番茄产业发展研讨会,搭建番茄产业信息交流平台。同时,打造了“红链+”农产品共享直播间,开展电商培训,培养本土主播,在抖音等平台进行直播,进行市场化运营,初步实现了“产在临南、卖向全国”的原产地销售模式。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实施“一种蔬菜一个品牌”战略,“齐欧”西红柿、“王常”蜜桃、“久之最”韭菜等特色农产品逐渐成为当地响当当的品牌,销往北京、上海、浙江、河北等多个省市,与盒马鲜生、大润发等精品超市建立了长期合作。鼓励条件较好的赵家、宁寺等村打造“共富菜园”,将乡村旅游、研学教育、农产品加工等融入“共富菜园”建设,积极打造终端型、体验型业态,实现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临南镇将围绕‘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的工作总基调,继续发挥蔬菜产业优势,走出一条集蔬果种植销售、体验采摘、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致富路’,绘就乡村共富新画卷。”临南镇党委书记孔雪艳表示。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栾雪 魏旭 编辑|高玉梁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