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不负好春光 冲刺“吨半粮”


张明昭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丰”景看春耕。在德州广袤的田野上,广大农民正在抓紧时机进行田间管理,为夯实粮食丰产丰收打好基础。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作为全国5个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试点城市之一,德州粮食产量常年稳定在150亿斤以上,占全国的1%、山东的1/6;用占全国0.9%的耕地,德州产出了全国3%的小麦、1.4%的玉米。2021年9月,德州在全国率先启动“吨半粮”产能创建,2022年交出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单:全市114万亩“吨半粮”核心区小麦、玉米周年平均产量达到1490.1公斤/亩,其中产量超过1500公斤/亩的面积达到61.8万亩,占比54.2%。“吨半粮”产能创建首战告捷,创建全国第一个大面积“吨半粮”高产示范区的目标初步实现,德州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目标。

当前,正值春季农业生产重要时段,各级各部门要积极开展春耕春管工作,抓好责任落实,抓实抓细各环节,千方百计为农业增产增收打好基础,确保农业生产平稳发展,为“吨半粮”产能创建贡献力量。

藏粮于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粮增产,要发挥政策引导作用,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让农民丰产增收。德州用足用好政策优势,比如与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组建技术指导团队,协助开展“吨半粮”产能创建;推广农业生产社会化托管服务,提升粮食产量和质量。市财政每年还会列支专项资金,用于“吨半粮”产能创建和“粮王评选。各级各部门应打出政策“组合拳”,保障农资供应,及时下拨病虫害防控资金,落实有机肥购买补助政策等,全力护航春耕春管,让种粮农民吃下“定心丸”。

藏粮于地,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俗话说:“地是爹,水是娘,有爹有娘才能产好粮”。只有保证足够数量的耕地面积和耕地质量,才能确保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粮食产量和安全。各级各部门要紧紧抓住德州入选“全国整地市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的机遇,大力实施耕地地力提升工程,坚持产量产能一起抓、数量质量一起抓、生产生态一起抓,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粮食高质量发展始终。要针对春耕春管薄弱环节进行分析研判,提前抓早落实好促弱控旺、肥水运筹、防控病虫等各项措施。同时,还要持续推进农业绿色转型,打造绿色、优质、安全的“米袋子”,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藏粮于技,全方位挖掘生产潜力。增加单产产量是提高粮食产能的重要一环,这离不开农业科技的加持。各级各部门要继续实施高标准农田提升工程、耕地地力提升工程、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增产技术模式集成推广工程、现代农机装备提升工程、科技服务网络提升工程等“六大工程”。落实统一供种、统一深耕、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病虫草害防治、统一管理模式“六统一”技术,推进良种、良田、良法、良技、良机、良网深度融合。要坚持科技兴农、科技兴粮理念,把农业实用技术、科技成果送到田间地头,大力推进智慧田管措施落实,让农民从“会种田”变为“慧种田”,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活力。此外,科技进步离不开人才支撑,要培育更多“土专家”“田秀才”,给予相应的职称和待遇,让他们把论文“写”在广袤的大地上,为高产稳产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在这个万物复苏、蓬勃发展的季节,让我们只争朝夕,不负春光,聚集新要素、激发新动能,全力冲刺“吨半粮”产能建设,为端稳端牢中国饭碗贡献德州力量。

(作者单位:德州日报社)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黄晓龙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