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刘宝路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成为关注焦点,政府工作报告也将其作为今年工作任务之一。

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国际竞争力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如果在发展过程中盲目求快,忽略地方实际,只会导致事倍功半、得不偿失的结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这为发展新质生产力选择新赛道、开拓新空间、实现新跨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质生产力,不能一味“追新弃旧”。作为工业大省的山东,传统产业占比达70%,这些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如果一味求“新”,忽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但有悖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在要求,也不利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还可能带来工业空心化等风险。新质生产力代表了生产方式的变革和升级,不仅仅局限于新兴产业,同样需要关注传统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各级各部门应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建机制、搭平台、优服务,助力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比如作为健身器材重要产地的宁津,通过引进腾讯云、忽米网两大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了全国首个健身器材制造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平台,为企业量身定制“智改数转”方案,加快“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产业链上云”步伐,有效推动了体育产业提档升级。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脱离地方实际。新质生产力不是凭空产生的,与当地的区位、产业等实际情况关系密切。放眼山东各地,一场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竞赛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济南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产业;青岛大力发展智能家电和轨道交通装备;枣庄聚力锂电产业建设……从各地聚焦领域来看,都是立足本地产业进行谋划的。半导体产业是全球最重要的高科技产业之一,也是德州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立足半导体产业,德州实现了延链补链强链发展,初步形成了硅材料、芯片设计、封装测试、终端应用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2023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亿余元。这充分说明,发展新质生产力应立足自身实际,不能生搬硬套、照搬照抄,要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确保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序推进、取得实效。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盲目“大干快上”。万里长征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组织管理、人才引育等多个层面。其中,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拔尖创新人才是促进和提升地方核心竞争能力最重要的资源,要大胆使用、加强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同时做好服务保障。近年来,德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出台人才引进政策,从生活、安家、配偶、子女和聘用等多个维度出台优惠政策,解决外来人才在德的后顾之忧;着力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智慧的新型人才,为城市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各级各部门应不断完善产业研发、数字化转型、金融支撑等要素“矩阵”,凝聚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合力。

(作者单位:禹城市大禹文化产业中心)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黄晓龙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