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以“科技范” 绘好春耕春管新图景


黄晓龙

天上飞的无人机、自主浇灌的水肥一体化设备,在山东各地的春耕春管一线,各种高科技、智能化农机具成了“主力”,这些新技术、新模式、新方法的应用尽显满满“科技范”。

今年的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推动“齐鲁粮仓”建设,并将增单产作为重要举措。春耕春管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期,各种“新农具”的应用,改变了耕种管理凭经验的历史,实现了各环节精细化、数据化把控,为丰产丰收奠定了基础。以“科技范”绘好春耕春管新图景,不仅需要足够的先进农机具,还要培养大量的农机技术人才,并研发出更多方便高效的“新农具”。

优化农机装备,提升“新农具”普及率。农机装备是春耕春管高效作业的重要保障,眼下,以北斗、5G等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智能农机装备已参与到春耕春管作业中,这些先进设备不但提升了作业精度和效率,也降低了生产成本,最大程度减少了损失。要想让这些智能农机发挥更大作用,就需要对现有农机进行优化升级,例如通过农机下乡等方式,让更多农民了解、接受智能农机设备;在农机购买上,相关部门应及时讲解国家相关补贴政策,并出台地方奖励机制或提供金融贷款优惠措施等方式,提升智能农机的更新换代速度。

提升知识技能,培养更多懂技术的“土专家”。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学历青年人参与到农业生产中。但不可否认,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主力仍为中老年人,受制于知识水平、年龄等方面影响,对新技术、新应用存在接受能力弱的问题,而智能农机装备的使用,对农民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组织农技专家团队进驻乡镇街道,对农民进行集中培训、教授植保无人机、多光谱巡田无人机、指针式喷灌机等设备操作技能,结合春耕春管时机,乐陵组织农技专家下地头、手把手教授农技知识,促进了农民学习应用智能农机装备。“新农具”的使用需要更多懂技术的“土专家”,可以通过开展农业科技培训、示范推广等方式,提高农民对现代化农业装备和技术的应用能力。同时,还可以建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指导和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应用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接地气的“新农具”。在3月24日的《新闻联播》中,围绕春播工作,陕西重点推广与玉米密植增产技术相适配的高性能机具;蒙城马铃薯春播使用了新型全自动种植机,实现施肥、播种、起垄、覆膜一体成型;多款新研制的适用南方丘陵山区的小型机具投入使用。春耕春管,不同地区所需要的智能农机也有差异,研制出更多符合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种植管理的农机,是实现农业智慧化的重要一环。这需要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研究,通过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模式,不断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为春耕春管提供更加先进、高效的技术支持。此外,农机具的研发应本着简单易操作的原则,方便农民快速上手应用。

以“科技范” 绘好春耕春管新图景,既是实现农业增产增收的关键一招,也是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应有之义。作为全国首个提出“吨半粮”产能创建的城市,德州应用活用好科技创新“利器”,为现代化农业发展贡献更多“德州智慧”。

(作者单位:德州日报社)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黄晓龙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