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地才能打好粮|“吨半粮”产能创建与耕地保育高层论坛在我市召开

4月26日, “吨半粮”产能创建与耕地保育高层论坛在德州市陵城区召开。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长江学者李保国教授,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刘兆辉研究员以及来自国家、省市科研院校,农业部门的60余名专家参加活动。

论坛由农业农村部华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主办,德州市农业农村局、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德州市陵城区人民政府和小麦玉米周年高产与养分高效协同创新团队承办。

上午,与会领导专家首先来到陵城区义渡口镇2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实地考察了试验小麦品种生长和土壤剖面情况,并听取我市“吨半粮”创建及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的汇报。

现场观摩交流结束后,李保国和德州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王秀勇为德州市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揭牌。揭牌仪式后,李保国和刘兆辉分别以《作物持续高产与耕地保护及土壤健康》《“吨半粮”田耕地肥力基础及提升路径》为题作主旨报告。

下午,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以及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高校和团队的9位专家,围绕耕地保育和产能提升进行了研讨。

本次活动是涉农高校院所、农业科技部门以及地方政府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粮食安全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践行中央一号文件“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的有力举措。通过集体观摩和汇报交流,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耕地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突出把握好量质并重、严格执法、永续利用等重大要求,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确保粮食高产创建和可持续发展。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陈锟 通讯员|王继鹏 杜梦扬 编辑|陈锟
审核|宋延涛 终审|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