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不断提高救助标准,建立早筛查、早干预、早治疗机制|帮听障儿童告别无声世界

为迎接第20次全国爱耳日的到来,3月1日,市残联联合德城区残联、德州市育红聋儿语训中心等单位在市中心广场开展公益活动,宣传救助政策,并免费为市民检查听力。

        

据最新统计,我国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听力障碍是我国第二大出生缺陷疾病,每年新生听障儿童2至3万人。我市目前有持证听力残疾人4025人。“儿童期是听觉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听力残疾会导致儿童言语发育障碍并影响其情感、心理等能力的发展。”市残联康复部部长刘光涛介绍,听障儿童康复是一项抢救性工程,0至6岁是康复的黄金时期,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和康复训练,能使绝大多数听力残疾儿童显著改善功能,像健听儿童一样上学、就业、融入社会。

今年爱耳日的主题为“关爱听力健康,落实国家救助制度”。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一直以来都是市残联的一项重点工作,2018年我市坚持救早救小、应救尽救的原则,建立了残疾儿童早筛查、早干预、早治疗的一体化服务及救助机制,按照《山东省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8—2020年)》要求,不断加强新生儿及儿童听力筛查和干预,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98%以上。同时与相关部门合作,着力防控疾病致聋,努力减少伤害致聋。

为了贯彻落实《山东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市残联将救助年龄由0至6岁放宽到0至17岁所有法定年龄儿童,让更多残疾孩子享受到优质免费的康复训练与服务。对于符合条件的听力残疾儿童,视听力情况佩戴助听器或实施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发现一例、筛查一例、救助一例、康复一例。 去年全市有92名听力残疾儿童获免费康复救助,其中有31人进行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佩戴了助听器或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后,必须进行康复训练,进行听力重建等科学干预,才能帮助绝大部分孩子回归健听儿童行列。德州市育红聋儿语训中心是一所专业为听力残疾儿童开展康复训练的机构,目前共有61名孩子在这里康复训练,最大的14岁,最小的只有6个月,近年来中心的康复入普率一直保持在70%左右。

来自临邑县的诺诺,今年4岁,患有先天性耳聋,2岁时通过审核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随后进入中心康复。经过两年的时间从中心毕业,去年9月份进入普通幼儿园就读。“过年时我们和诺诺家长联系,得知孩子在幼儿园适应得很好,大家都为她高兴。”中心负责人刘育红说。

“听障儿童接受康复训练的时间一般为两年,期间可以享受康复救助。从去年10月起,救助标准由每人每年最低1.2万元提高至1.5万元。”刘光涛介绍。

       

记者、编辑|马乐 通讯员|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