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夏津作答:一粒椹果能做多大

办好一个会,搞活一座城。5月19日,第十七届夏津黄河故道椹果生态文化节开幕。

十七年耕耘,茁壮成长;十七年孕育,风姿卓然。

一粒椹果能做多大,十七年,夏津作答:成绩斐然,从量贩摆摊到地理商标产品,从有“身份”到有“身价”,生态夏津,绿色鎏金。

一个节会办了十七年,一粒椹果“甜”了十七年。

以会兴城。17年,时光的年轮,镌刻着历史的记忆。

夏津年产椹果14000吨,其中古桑椹年产7500吨,鲜果销售量3000吨左右。放不住、运不出,曾被当地人戏称“不长腿”的作物。

破题——维护生态链,延长产业链,做强技术链,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子。

2018年4月,这片中国现存树龄最高、规模最大的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获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坚持生态与产业同行,推广绿色种植、科学管理方法;在保护中开发利用,依托古桑树群资源,重点打造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先后建成颐寿园、杏坞园等生态园区;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引进德百温泉度假村、东方紫桑文化产业园等项目。

西闫庙村、东闫庙村等村庄古桑树相对集中,颐寿园便依此而建。以颐寿园景点为例,夏津鼓励村民以桑树入股并按收益分红,既发展了旅游业,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在颐寿园内,苏留庄镇西闫庙村69岁的闫发刚感慨万千:“做梦都没想到,咱还能吃上‘旅游饭’。”

不仅如此,桑椹加工企业及专业合作社在夏津遍地开花。

出颐寿园,东行约2公里,在位于苏留庄镇前屯村的传峰椹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内,合作社负责人刘传峰侃侃而谈:原本不易储藏的鲜椹果经过加工后,可以制作成椹干、果汁、桑椹膏等产品,现在一粒椹果有30多种吃法,保质期大大延长,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产业链条还在不断延伸:利用桑叶、桑枝、桑皮、桑根、桑黄等开发出的各种食品、保健品供不应求;桑园间作套种、畜禽养殖等,多途径提高桑园产值和农民收益;从桑椹中提炼的天然色素桑椹红,是其他果品无法替代的鲜果色素,市场价格比黄金还高;总投资1.9亿元的夏津古桑研究院将全面研发古桑茶、桑黄、桑叶精粉等系列产品。

“一粒桑椹的‘接二连三’,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夏津的生动实践。”夏津县委书记沙淑红表示,当“绿水青山”的“颜值”成为产业发展的“产值”,最为受益的当属群众。

如今,夏津拥有椹果深加工企业2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加工作坊近60家。实现了从一粒果到一株桑的全元素利用,开发了椹果酒、椹叶茶等近30类商品,经过二产加工增值,再通过三产的营销服务,衍生出一条三产融合的产业链,聚变出一个特色品牌,产生了乘数效应,使小小桑椹身价倍增,桑椹种植户户均年增收2万多元,桑产业综合开发年产值达10亿元。

以会兴业、聚商、彰文、促旅,为城市代言,给生态夏津一个有力支点。

以椹果为媒聚人心、展形象,以椹果结缘引流量、旺人气,以椹果牵线扩市场、增需求,以椹果搭台链资源、招项目;以椹果为媒赋予发展内涵,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椹果生态文化节进一步激发了城市活力,提升了城市形象,为生态夏津建设注入了强劲动能。

创新不仅是在题目和形式上,更重要的是在内涵上,纵观已经举办的16届椹果生态文化节,以椹为媒集文化、旅游、农业、科技、招商于一体,在创新中一次又一次惊艳。

作为消费者信得过、辐射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品牌,夏津椹果在酸甜味中走出发展之道:不仅获评省级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还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性商标、获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称号。

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为核心,扎实推进农业文化、生态旅游、历史文化“三翼”并列发展,致力于打造集现代桑产业示范、科普教育、乡村旅游、农业创意产业孵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综合示范区。

推出椹果生态文化节、“森呼吸"露营节、乡村文化旅游节等一批精品文旅项目,每年举办系列主题文化活动30多场,游客量逐年增加,年接待游客突破260万人次。夏津以及其景区先后荣获中国椹果之乡、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际生态安全旅游示范基地、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并入选了“黄河文明”国家旅游线路。

“深挖遗产地丰富的资源优势,桑产业正成为夏津农文旅融合的‘活力源’。”夏津县委副书记、县长赵之达说。

与向仲怀、李玉院士等全国顶尖科研团队合作,致力于“桑元素”开发利用,夏津桑产业正以加速度挣脱“一粒果”的束缚,从桑黄、椹果酒、椹叶茶到药品、食品、饮品、保健品,多元化利用令桑产业从各个环节、不同产业融入了现代农业。

兴业招商是历届椹果生态文化节的“重头戏”,借举办椹果生态文化节,发展经济在全县上下达成共识。为此,全县各级各部门精心做好招商引资项目的筛选、推介、洽谈,有重点地邀请一些投资商前来参加椹果生态文化节,深入考察洽谈合作项目。每届椹果生态文化节招商引资都有新成果。

在第十七届椹果生态文化节开幕式上,举行重点项目签约仪式,新上5万吨莱赛尔新材料项目等25个项目集中签约。发布6条旅游线路,推介夏津县招商政策和人才政策,举行聘书颁发仪式,吉林农业大学菌物学院教授图力古尔、哈尔滨工业大学医学与健康学院教授杨鑫、东北农业大学文理学院院长付颖受聘。黄河故道桑黄研发中心、知识产权国家级试点县、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揭牌。“寻美·山东”主题活动颁奖仪式同日举行。椹果节期间还将举办十余项系列活动,包括夏津县旅游线路采风、2024第四届山东温泉研讨会、“传承好家风 凝聚家力量”2024年夏津县“5.15”国际家庭日、“鲁商回家乡”走进夏津等。

创新发展,“椹”路越走越宽,更美的风景还在前方。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邓美平 编辑|王琳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

(作者:邓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