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城:协同发展向“深”而行

▲建设中的德州市菜篮子冷链物流产业园项目

  德州日报记者张志宁通讯员陈兰兰张健健孙静

  引进京津冀项目78个、引进高端人才150余人、优质农产品供给收入44.4亿元、项目实现产值47.26亿元……近年来,陵城区全面对接、深度融入,在深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陵城区围绕“一区四基地”功能定位,在解放思想、产业发展、招商引资、人才合作、社会民生5个方面融入对接,积极输出优质劳动力和优质农产品,总体工作下好“一盘棋”、联动协同实现“一条心”、全区上下铆足“一股劲”,向“深”而行、双向奔赴,京津冀协同发展硕果累累。

广搭平台招新引优 竞逐发展新赛道

  5月13日,走进位于于集乡德达益远科创园的德立科技公司生产车间,处处呈现繁忙景象,工人正为俄罗斯一企业赶制订单产品。“订单已排到9月份,各条生产线都在开足马力加班加点生产。 ”公司副总经理刘斌介绍。

  德立科技公司总部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是一家研发、生产和销售硬质合金工具的高新技术企业。 2022年,他们在陵城区投资5亿元建设年产5000万片高性能硬质合金圆锯片项目,目前一期项目已全线投产。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能有效带动全区10余个项目发展。

  招商引资是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器,如何精准招引项目加速高质量发展步伐?陵城区成立深化融入京津冀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制定《关于深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年度工作要点》等。组织相关部门深入了解京津冀产业政策及辐射方向等,并成立12个推进组,涵盖产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发展等方面,为该区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政策依据和行动指南,克服项目“招不来”“引不好”“落不下”的问题。

  结合产业发展实际,陵城区以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高端装备制造3个传统产业以及数字经济和新能源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产业,积极开展节会招商、专职招商、乡贤招商、基金招商、以商招商等五大行动,精准引进领军、同类和配套企业,丰富、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竞争力。同时,积极开拓产业转型新路径,与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探索跨省区域协同发展新模式,围绕数字经济、信息技术、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等产业,不断提升产业配套能力,深挖协同发展潜力。

  聚力产业促招商,精准发力提质效。总投资5亿元的伯希和智能仓储及供应链项目有力延伸了服装产业链条、丰富了产品内涵;总投资12.45亿元的中粮小麦加工项目将全面提升粮食产业质效,提高农民收入;总投资5亿元的北京德汇伟业杆塔试验基地项目是一家聚焦电力钢结构领域的工业互联网企业,拥有钢结构真型检测基地;北京中关村智酷德州数字经济产业园等绘制出数字经济产业链发展图谱;北京汽车制造厂新能源汽车制造等项目串起新能源产业发展链条。

  连续两年,陵城区春节假期过后立即在北京举办招商引资恳谈会,累计签约项目60个,总投资200余亿元。“陵城区不但配套设施完善,更重要的是区委、区政府对招商工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良好。 ”北京市维尔普顿工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白怀宇在陵城区投资建设了宠物食品产业园,今年又追加投资5亿元上马产业链延伸项目。

打造“人才飞地” 人才基因激活发展动能

  走进位于陵城区经济开发区的山东固立特公司生产车间,先进的生产工艺和高科技产品让人大开眼界。“这是国内首条介孔微纳新材料示范产业线,专业从事介孔微纳新材料的研发、制造、创新与应用服务,目前已与多家化妆品企业达成合作。”公司董事长朱立建坦言,之所以有如此强劲的发展势头,缘于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赵东元研究团队的智力支撑。

  固立特公司是一家以矿用高分子新材料为先导产业的企业,赵东元院士领衔的是国际上该领域最重要的核心研究团队之一。 2022年,公司与赵东元所在的复旦大学进行介孔微纳新材料产学研合作。签约后不到200天时间,便完成介孔微纳新材料示范线建设,一项项科技成果得以转移转化。

  近年来,陵城区健全完善全新的人才引进、使用、评价机制,建立人才工作重点任务进度配档表、品牌创建清单和企业人才需求清单“一表两单”,了解企业技术需求和发展方向,逐项明确责任单位和落实计划,分解重点任务和工作方向,确保人才和企业精准对接。另外,在省市重点人才政策基础上,印发《陵城区“才聚天下、智汇陵城”人才集聚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做好服务保障,激活人才“一池春水”。在北京、天津成立陵城区驻外人才联络处,积极对接京津地区优质资源。仅2023年便吸引371名“五类人员”返乡创业,引进大学生青年人才超过2000名。“功以才成,业以才兴。我们要强化载体建设,做优人才生态,多举措引智引技,以高端智力助力陵城经济高质量发展。 ”陵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高洪星说。

  陵城区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先后多次到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高校院所对接,组织开展“中国名校百企百名博士陵城行”等系列活动,先后吸引24名京津冀地区高层次人才与陵城区柔性合作,累计引进京津冀地区高校毕业生150余人。

  如今,陵城区形成了“使用弹性、管理软性、服务个性”的引才用才机制,积极引导技术、项目、资本等各要素跨区域流动。通过对接合作,2023年陵城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41.64%,高新产值增速24.12%,高新企业数量达59家,规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占比达55.05%。

强合作保供应 优势互补谋共赢

  经过半年多的紧张施工,目前,位于临齐街道产业园区的中粮粮谷(德州)90万吨小麦加工项目原粮仓、制粉车间等建设进度均过半,预计2025年初全线建成投产,届时将成为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面粉加工项目。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中粮粮谷控股有限公司是中粮集团棉糖核心主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一家行业龙头企业缘何落地陵城?“陵城是优质小麦主产区,且近年来把农副产品深加工作为重点打造的优势产业集群之一,雄厚的产业基础及明确的发展方向,都十分符合公司发展定位。”项目负责人张志斌给出答案。

  中粮粮谷(德州)90万吨小麦加工项目着力打造京津冀地区的“米袋子”。而位于陵城区经济开发区的菜篮子冷链物流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京津冀地区的“菜篮子”“果盘子”“肉案子”。项目由蓝田农发实业 (北京)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建设,分为蔬菜农产品综合交易、肉类水产交易等七大业态板块,预计今年底建成投用。“建成后将辐射陵城周边地区的49个乡镇,带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 ”项目负责人陈举说。

  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机遇,不仅要精准引进优质项目和高端人才,同时要写好“输出”文章。农业历来是陵城区优势主导产业之一,陵城区把农副产品深加工作为重点打造的优势产业集群之一,着力招引绿色食品加工、农产品深加工等补链、强链项目,将产业优势转化为项目集群优势。同时,打造“智选陵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采取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模式,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让优质农产品直达京津,每年向京津冀地区输送农产品98.4万吨。

  在优质劳动力输送方面,出台《陵城区培育京津冀劳动力转移就业三年行动方案》,依托龙头、链主企业和陵城区职业中专等,大力培育适应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和产业承接的劳动力,打造劳动力培养基地和返乡创业回流基地。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要对标对表全市深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安排,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力从数字经济、新能源利用、传统产业升级等10个方面抓转型,在深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中开新局、谋新篇、建新功。”陵城区委书记张传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