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10年·融观察② | 沧州市:上赶争先机 拼抢闯新路

沧州市以前瞻思维超前谋划,用创造性工作解决问题,力求事事先人一招快人一步——

上赶争先机 拼抢闯新路

记者|刘同江 尹滨 王志强 刘振兴

协同发展10年,沧州很多项目、成果都是“抢”来、拼来的。

北京的服装批发市场还在红红火火经营,沧州已经规划建设了明珠商贸城,抢先搭建起承接平台;闯出药品企业跨区域管理新路子,“抢”来了北京医药中间体产业集群;主动替北京天津“分忧”,吸引越来越多的京津市民到沧州看病、养老。

千年运河穿城而过,为沧州发展带来新生机

10年来,沧州市坚持全域对接、全面承接,瞄准打造环渤海经济区和京津冀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全面发力。打造了黄骅市渤海新区、沧州经济开发区等55个省级承接平台,促进更多京津产业向沧州转移,争取更多央企二三级机构落户,推动生物医药、服装等重点产业从无到有服装服饰、发展壮大。截至目前,沧州累计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188家,承接京津项目718个、总投资2904亿元,涉及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生物医药、服装服饰等众多领域。

一个项目带来1.2万个商户、10万新市民——

以前瞻思维“抢”来一座“城”

“市场搬迁到沧州,我家店铺面积比原来大了10多倍,衣服款式增加了100多种。”

38岁的刘赵燕是黑龙江人,10年前在北京大红门早市租了一个档口,开始做服装批发生意。2018年,伴随着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她带着家人和员工从北京搬到沧州。

“感觉最大的变化就是生意越来越好。”刘赵燕的店铺所在的沧州明珠商贸城已连续三年入围全国商品交易市场百强榜,成为沧州城市新地标。

沧州明珠商贸城吸引周边城市众多商户和市民前来进货、选购

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内容之一,北京大红门、动物园等批发市场腾退商户。1.2万余户北京批发商户、600多家服装服饰加工生产企业为何会迁入沧州?

这得益于沧州市委、市政府的超前谋划。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前,沧州干部在招商引资、参加会议过程中就敏锐预判到北京一些批发市场有可能外迁,而沧州也恰好缺乏大型商贸平台。于是,他们出台规划,建设商贸城。

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沧州明珠商贸城也加快了建设步伐。

同年8月,明珠商贸城一期建设完成。沧州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提供20年优先租赁权,前两年免租金;商户可选择直接买断成熟商圈的商铺使用权,物业费免一年,开业初期物流免费;开通全国各地往来商贸城的免费大巴车,尽快激活市场。更为贴心的是,商贸城配套建设了20万平方米住宅,为首批入驻的北京商户解决住房问题和子女入学问题。

“这些政策对我们很重要,比如免费大巴车,我有很多内蒙古的客户之前只能通过手机视频选款,现在有了直通大巴车,客户来这拿货方便多了,客源更稳定了。”刘赵燕说,“现在老客户能够维系,新客户在不断增加,加上租金比北京便宜,我们的生意越做越红火。”

优质的营商环境让北京商户扎根沧州。截至目前,沧州明珠商贸城已入驻商户1.2万余家,吸引配套小微服装生产加工企业3000余家,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服装产业链条。目前,商贸城年营业额已达400亿元,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产业转移投资和体量最大的轻工业项目。

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的贴心政策,更让搬迁而来的商户留在了沧州。“1.2万余商户,没有一个流失,很多人都在沧州安了家。”沧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据统计,包括商户、员工、家属在内,沧州明珠商贸城这一个项目带来的新增城市人口就超过了10万人。

■记者手记

京津产业疏解,周边城市都想分一杯羹。在激烈的竞争中,谁能抢先半步,谁就抓住了先机。北京服装商户外迁,是一块“大蛋糕”,沧州能够抢占先机,就在于提前规划建设了规模宏大的商贸城,提前完善了配套设施与政策,赢得了主动,更赢得了10万新市民和一城繁华。

德州战略机遇叠加、区位优势显著,只要认真研究形势变化,敏锐把握政策动向,积极行动、主动出击,就一定能乘势而上,化优势为胜势。

生产在河北、监管在北京,实现“北京药”沧州造——

以有解思维引育一条产业链

“从北京搬进沧州,我们3期总投资约3.6亿元,企业发展突飞猛进。”北京金城泰尔制药有限公司沧州分公司办公室主任胡文秀介绍。他们是一家集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制药企业,主要产品涵盖妇科抗感染类、雌激素类、心脑血管类、心脏急救类等。

2015年,金城泰尔将原料药生产基地落户到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成为入驻园区的首批北京医药企业。新厂区面积相较北京厂区扩大了3倍,产能扩大了3到5倍,原料药品种也由原来的一种变为现在的十几种,并由最初的自制自销拓展到了海外市场。

公司成功落户沧州,得益于当地的创新举措。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北京制定了产业疏解目录,其中要求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在2017年底前退出北京,沧州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机遇。

但是,我国药品生产实行属地监管。按照国家监管政策,北京药企迁入沧州,需要向河北药品监管部门重新报批,而药品审批周期长,很可能让企业失去市场,还会失去“北京药”的品牌效应。

要破解难题,必须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为顺利做好北京医药产业疏解承接工作,京冀两地药品监管部门进行了多轮研判和论证,提出探索实行医药产业转移异地监管模式,并联合请示原国家食药监总局。

2016年7月,经原国家食药监总局批准,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实行异地监管政策的园区。进入园区的京籍药企,仍由北京市药品监管部门依法实施许可和认证,对其生产情况进行延伸监管;北京药企依然保留“北京身份”,名称、注册地址不变,相应产品批准文号不做转移,按照变更生产地址办理,实现了“企业在河北、监管属北京”,沧州生产“北京药”。

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一角

异地监管既解决了新药落地转化难题,又能继续保留企业产品原有品牌效应,大大节约了时间、降低了成本,为新建项目发展按下“快进键”。

10年来,通过实行异地延伸监管,沧州生物医药产业迅速崛起。

截至目前,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累计入驻企业60家,汇聚了天津医药集团、石家庄四药、华润双鹤等一批龙头企业,以及北陆药业、福元医药等知名上市企业,成为产业地标。园区企业的产品以抗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高端药为主,部分企业的产品市场份额超过50%,处于医药行业领先水平。

■记者手记

不为困难找借口、多为成功想办法,沧州以有解思维把难题变成了机遇。强化有解思维要解放思想,打破条条框框,突破惯例限制;强化问题导向,敢于动真碰硬,善于攻坚克难。

前进道路上,问题无处不在,矛盾“拦路挡道”,只有敢于迎难而上,创新打法、勇闯新路,才能过关夺隘、打开局面,谱写强市建设新篇章。

从引进京津优质医疗资源,到吸引京津居民前来看病、养老——

以逆向思维引来京津客

“今年春节,闺女、儿子都来看我,陪我过年,沧州就是我的家!”在沧州市中心医院康养集团公寓内,刚过完95岁生日的北京老人李瑞明谈起现在的生活,非常高兴。

李瑞明退休前在原北京矿务局工作,20多年前老伴儿去世后,她独自一人在北京生活。随着年龄增大,在外奔波的儿女开始为她物色养老机构。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的大儿子来沧州出差,得知这里有一家沧州市中心医院康养集团,看后十分满意,回去就跟她推荐了这里。

李瑞明来了一看,有单间,屋内设施齐全,医生护士上门问诊,每天还有不同主题的文娱活动,赶紧回去收拾东西,不到一个星期就搬进来了。

京津冀协同发展,医养协同是其中的重要一环。10年来,沧州持续加强养老资源对接、提升,按照“医养结合”模式打造优质养老服务供给体系,推动养老服务优质项目不断落户。据统计,2023年共有259名京津籍老人来沧州养老。

市民在沧州市中心医院康养集团公寓享受专业贴心的医疗服务

不断变化的,还有医疗资源协同带来的就医便利性。

“以前找北京佑安医院的专家看病要去北京,现在好了,不用走出沧州,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诊疗服务。”市民马先生一早来到沧州市中心医院博施中医文化馆。

有着100多年历史的沧州市中心医院,30余个科室10余个专业与北京天津名医对接,沧州优质医疗资源“家底”越来越厚,开始“反向”吸引京津居民“下沧州”找名医就诊,并且比在北京、天津挂号用时短、费用低。

从沧州人去北京天津看病,到北京人天津人来沧州挂号就诊。10年间,京津冀协同发展改变着人们的就医习惯。

5月11日,在沧州市举办的京津冀医联体建设工作现场会上,第二批京津冀医联体建设单位集中授牌。至此,沧州已有6家医疗机构与京津10家高水平医疗机构建立了京津冀医联体,20家医疗机构与京津37家高水平医院签署合作协议56个。医联体牵头医院专家定期到沧州坐诊、远程会诊、手术指导,沧州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京津优质医疗服务。

随着京津冀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沧州百姓享受到京津冀医疗保障协同发展释放的“健康红利”。截至目前,沧州市407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436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10家公立中医院与京津优质中医药机构建立联盟,25家医疗机构与京津医疗机构实现影像检查资料互认共享。

■记者手记

沧州树立全局思维、服务意识,跳出沧州看协同,既追求自我提升,积极引进京津医疗、科技等资源,又着眼于服务京津,推动区域优势互补和资源双向流动,在合作共赢中造福百姓。

作为山东省唯一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规划的城市,德州只要积极承担“一区四基地”的职责使命,锚定改善民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对接服务、广泛借力,就一定能创出不负上级嘱托、百姓期望的佳绩。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刘同江 尹滨 王志强 刘振兴 编辑|苗欣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