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10年·融观察⑤ | 赤峰市:念好“三字诀” 成就新“峰”景

赤峰市深入做好出、接、融三篇文章,构筑协同发展大格局——

念好“三字诀” 成就新“峰”景

本报记者|刘千山 杨德林 王志强 路龙帅

6月5下午2点,在赤峰市宁城县建敏蔬菜专业合作社,满载新鲜果蔬的汽车即将发往位于河北保定的首衡河北新发地市场,第二天凌晨,北京周边地区市场就能见到来自赤峰市的新鲜果蔬。

10年来,赤峰市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坚持顶层设计,高位推动,深入做好出、接、融三篇文章,不断拓宽合作领域,深化协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十四五”以来,赤峰市共实施京津冀地区招商引资项目788个,到位资金555.06亿元。

绿电进京、绿品出塞,向“绿”而行

“绿品出塞”工作再结硕果。3月27日,赤峰市绿色农畜产品进京企业对接会举行,赤峰35家企业与北京首采网乡村振兴帮扶产品集采中心签约,而这也是“赤峰好物进北京”活动的延续。去年以来,赤峰市通过京蒙协作销售农畜产品金额达90.1亿元。

位于赤峰市翁牛特旗赤峰玉龙工业园的中粮家佳康(赤峰)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向京津各大超市供应高档畜产品的企业,“我们生产的亚麻籽猪肉畅销京津地区各大商超,供不应求。去年公司实现产值10亿元。”中粮家佳康(赤峰)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经理李楠介绍,他们是“绿品出塞”工程的受益者。

赤峰好物进京推介

“绿品出塞”是赤峰市基于内蒙古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战略定位,让更多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走向全国,持续带动农牧民稳定增收的一项品牌工程。

与“绿品出塞”一样,“绿电进京”是赤峰市着力打造的另一大品牌工程。

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赤峰市发挥风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全力推进“绿电进京”工程。赤峰市在克什克腾旗达日罕乌拉苏木境内浑善达克沙地规划建设6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向北京输送绿电。并新建赤峰-北京双回500千伏交流外送通道,作为绿电进京通道。该通道整体自北向南走线,经赤峰市、锡林郭勒盟、承德市、张家口市进入北京市,规划线路330公里,总投资约28亿元。

统筹做好出与进、融与解的文章,构筑协同发展新格局。“赤峰市立足资源禀赋和优势主导产业,着力打造‘绿电进京’‘绿品出塞’两大品牌工程,构建京蒙优势互补、携手并进的发展新格局,全力推动‘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建设任务见行见效。”赤峰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记者手记

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是重要领域,绿色是厚重底色。赤峰市坚持高点定位、高端突破,积极抢抓政策机遇和资源,深入实施了“绿电进京”“绿品出塞”两大工程,服务了京津、壮大了自己。德州作为山东省唯一列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城市,被赋予“一区四基地”功能定位,其中“一区”即建设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是重要使命。只要我们牢记使命、顺势谋势,融势创势,就一定能施展大作为,实现双赢。


靶向招商、跟踪落实,向“链”而兴

赤峰建市以来全市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民营工业企业——赤峰中唐特钢有限公司钢、焦、化一体项目落户宁城县汐子工业园,演绎了一个生动的故事。

该项目总投资16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45亿元。为引进这个项目,赤峰市、宁城县成立服务专班,全程靠上服务,项目于2020年6月开工建设后遭遇了疫情、极寒天气影响,特别是2020年冬天蒙东地区低温一度降到零下31℃,为不影响施工进度,服务专班发动宁城县党员干部捐献、购买棉被,把附近市场上的棉被全部买光,采取给施工现场扣大棚、盖棉被、通土暖气的办法,全力保障施工进度,使项目仅用19个月就顺利竣工投产。这一切让中唐特钢董事长马得好十分感动,决定追加投资,启动二期项目建设。

赤峰中唐特钢有限公司俯瞰

项目纷至沓来。如穆香源肉类食品公司将肉牛屠宰深加工车间从北京搬迁到林西县;北京诺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把新材料生产车间从北京通州区搬迁到翁牛特旗赤峰玉龙工业园。

为深入做好“接”的文章,赤峰市成立专门的招商引资驻京工作组,动态分析和跟踪大型企业集团、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的项目信息,制定招商图谱、绘制招商地图,建立“项目管家”工作机制,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提供项目洽谈、引进、签约、开工、投产全过程跟踪服务。

一大批来自京津冀地区投资规模大、带动效应强的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地,推动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利安隆(内蒙古)新材料有限公司是赤峰市成功引进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项目总投资3.5亿元,我们一期建设的年产6000吨光稳定剂产品项目于2023年7月实现达产,目前正在推进年产11800吨光稳定剂系列产品项目,已进入最后的设备安装阶段。项目全部投产后,企业将成为国际同行业领军企业,年产值可达10亿元。”利安隆(内蒙古)新材料有限公司品控部经理代广星介绍说。

利安隆(内蒙古)新材料有限公司中控室

通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赤峰市计划培育千亿级冶金产业集群1个,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1个,两千亿级高新区1个,农畜产品加工、绒毛纺织加工、新型化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百亿级产业集群5个。培育引进高新技术企业160家、市场主体40万户。

成立58人驻京专班进行招商,还有3名干部到京挂职,赤峰市多措并举,今年以来实施的420个招商引资项目中,来自京津冀的项目194个,占比46%……该地的生产链条正逐渐变全、变强。

■记者手记

为更加有效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赤峰市实行“靶向招商”“按图索骥”“链式招商”,在精准上下功夫,引来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不约而同,德州重点围绕12条关键产业链实行“链式”招商,成功引进了中建材、有研集团、中粮集团等央企投资的大项目。事实证明:积极承接京津地区产业转移,应立足实际、着眼高端,瞄准产业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链主”企业,让引项目、资金与引人才、科技成果融合起来,实现产业良性互动。


全面对接、释放效能,以“质”致远

单单宁城县就有3个三级甲等医院:宁城县中心医院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赤峰市精神病防治院为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宁城县中医蒙医医院为三级甲等中医蒙医医院。

成绩的取得,既有当地的努力,又有赤峰市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全方位释放协同发展综合效应。

目前,赤峰市82家医院与北京市70家医院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通过引进北京先进的医疗技术、管理经验,推进卫生医疗事业提档升级。以宁城县中医蒙医医院为例,该医院先后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建立了对口支援和协作关系。

10年来,赤峰市不断拓宽与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领域和范围,加强与京津冀的合作交流。

岸绿水清、城水相依的赤峰市

6月6日,在北京市国旅大厦门前,一场别开生面的乌兰牧骑路演为“赤峰文旅北京推广中心”揭牌暨“庆端午佳节看龙乡赤峰”主题日活动拉开了帷幕,进一步开拓京津冀客源市场,方便更多京津冀市民和游客随时随地了解赤峰文旅资源。

作为中华北方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中华第一龙”美誉的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的“玉龙”,就出土于赤峰市,让这里被誉为“中华玉龙之乡”。

初夏时节,行走在赤峰的街道上,感受最深的是“玉龙”的标识多。当地深挖“玉龙”文化,做大“玉龙”文章,博物馆从“玉龙”开篇,8000年的人类文明史娓娓道来;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将考古成果、考古遗址转换为旅游场景,为文旅招来大批流量。目前,“玉龙”已经成为赤峰的城市标识、文旅招牌。

文旅赋能,打造旅游新业态;冬闲“不闲”,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以文促旅,文旅活动精彩纷呈……把业态做“活”,把活动做“火”,赤峰市真正让“淡季不淡、旺季更旺”,实现四季旅游“火力全开”,奏响全域全季全时旅游“交响曲”。

赤峰市精准对接北京市的所有所能,来解决赤峰市民众的所需所盼,不断开创京蒙全方位高水平协作新局面,在产业、教育、医疗、人才、科技等方面建立了全方位合作关系,提高合作质量和效能。为深度对接北京优质科技资源,赤峰市创新推出“飞地园区”,正在建设京蒙(亦庄·赤峰)科创产业园,作为内蒙古在北京建设的首个“飞地园区”,依托北京人才、科技、产业等集聚优势,与赤峰市内六大产业园区遥相呼应、互联互通,实现“研发孵化在北京、转化落地在赤峰”的愿景。

■记者手记

协同发展是一个多向发力、多方互动的过程,既要把握重点、学会弹钢琴,又要深度融入、全方位产生协同效应。赤峰市提出“精准对接北京市的所有所能,来解决赤峰市民众的所需所盼”,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合作,大力提升协同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德州围绕全面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认识不断深化,措施不断加强,合作范围更加广泛,达成一系列合作成果。实践证明,协同发展是系统工程,要融入大战略,做好大文章,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刘千山 杨德林 王志强 路龙帅 编辑|张晓航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