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德州倾力打造最具产业活力新型工业化强市!未来3年这样干!


6月11日上午,全市实施新型工业化强市三年行动计划动员大会暨培训会议召开。




德州将突出重点、精准聚焦,倾力打造最具产业活力的新型工业化强市


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的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持以“六保”促“六稳”,坚持以打造新时代活力德州、智造名城为目标,以构建“541”现代产业体系为抓手,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做优传统优势产业,做强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工业经济链条化、市场化、智能化、资本化、协同化发展。力争到2022年,规上工业企业营收超过4000亿元,形成6个超400亿元的产业集群;规上企业达2000家,营业收入过300亿元的1家、100亿元的5家、50亿元的15家、10亿元的65家。



(一)瞄准产业集群发展“主方向”


一要抓龙头企业。要大力实施“工业企业50强”和“创新型高成长企业50强”培育三年行动,健全领导帮企、专家诊企、政策惠企、金融助企四个服务体系,推动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合资合作、协同创新、并购重组等方式,做强主业、做精产品、做优品牌、做大市场。要鼓励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对年度新增“小升规”企业、“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单项冠军产品等给予奖励。


二要抓重大项目。聚焦重大战略抓项目。把招商引资作为首位工程,充分发挥重大战略机遇叠加优势,结合编制“十四五”规划,围绕“541”产业体系,着力引进发展潜力大、关联程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把德州打造成为省会经济圈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先行区和京津济高技术产业转移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要围绕用足用好重大政策抓项目。抓住用好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补短板强弱项等政策机遇,聚焦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围绕产业链抓项目。《三年行动计划》理清了产业链条薄弱和缺失环节,精准绘制了产业链发展“路线图”。


要大力实施产业链固基强基工程,沿链招引、按图索骥,推动“短链”延长、“断链”连通、“细链”增粗、“无链”生有、“弱链”变强。要加强督导抓项目。健全完善市级领导分包、台账管理、要素保障、联审联批、考核奖惩等项目推进机制,推动经济工作“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企业干”。


今年以来,先后集中开工了4批、签约了5批重大项目。各级各部门要抓落地、抓投产,努力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以项目建设对冲疫情影响。7月份将举行全市观摩,检阅各县市区和省级以上开发区发展成效。


三要抓产业协作。各县市区要着力解决主导产业不清晰、企业布局分散、产业集中度低、协同配套能力差、同质化竞争严重等问题,“各打各的优势牌”,确定1-3个主导产业重点扶持。围绕构建垂直整合的产业链集群生态,加快产业链协同改造,促进企业、园区、行业间链接共生、原料互供、资源共享。要坚持全市“一盘棋”,加强“541”产业空间布局管控,确保新企业、新项目必须布局在专业园区,实现错位发展、差异化发展,避免产业雷同、恶性竞争。探索“双向飞地”“异地孵化”“共管园区”等跨区域产业合作新模式,打破县市区行政区划界限,建立利益分享机制,实现企业抱团发展、产业优势互补。


(二)跑出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度”


一要坚定不移推“陈”出“新”。要大力实施技术改造“三千计划”,每年实施1000个工业技改项目,推动企业“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实现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实施强链补链“一条龙”行动,对产业链关键领域、薄弱环节以及共性问题进行整体技术改造,实现“老树发新枝”,力争三年内智能化技改诊断全覆盖,80%以上的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内先进。


二要坚定不移以“新”促“高”。要聚焦5大战略新兴产业,编制好产业链、技术路线、应用领域、区域分布“四张图”,实施重点突破、扩容倍增,打造新型工业化强市主引擎。要做好“无中生有”的文章。要善于抢抓机遇,深入研究谋划,果断落子布局,大力支持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努力形成一批具有爆发力和引领力的新增长点。


三要坚定不移除“旧”布“新”。要坚持减量替代是常态、等量替代是例外、生态环保守底线、亩产效益论英雄,统筹运用市场机制、改革办法、法治手段,压旧上新、压小上大、压低上高、压散上整,主动压减过剩产能,持续淘汰落后产能,引导退出低效产能。


(三)走好融合发展“新路径”


一要推进制造业和数字化融合。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机遇,深入实施《德州市推进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突出数字赋能,扎实开展企业智能化改造提升、网络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培育、企业上云上平台、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等“五大行动”,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要积极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支持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等行业龙头企业建设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纺织、中央空调、高端装备等优势行业龙头企业建设面向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腾讯云(德州)工业云基地、忽米网、奥链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尽快形成企业规模入驻效应,打通终端市场和产业链上下游。


要大力发展新基建,建设一批以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打造一批以智慧园区、智慧交通、智能能源、智慧物流等为代表的融合基础设施当前,要抓紧推进齐河县智慧农业和环境大数据中心、德州智慧医疗信息平台等8个总投资25.55亿元的省第二批补短板扩内需新基建项目,谋划申报第三批新基建项目。


二要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要认真落实国家发改委等15部委印发的《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争创国家级“两业”融合试点,大力培育柔性化定制、供应链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融相长、耦合共生。要发挥我市区位交通优势,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建立现代物流运作和管理体系,推进物流资源配置共享,把我市打造成为京津冀鲁区域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创意研发、科技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支持工业企业与科研院所、社会服务机构合作,打造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互动的产业综合体。


三要推进科技金融产业融合。要加快“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推进产业链协同创新,突破产业链拓展、延伸和提质的技术瓶颈。围绕“541”产业体系,每年筛选一批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实施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组织企业、高校院所、投融资机构开展联合攻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鼓励创新型领军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在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医养健康等领域布局一批技术创新中心,提升面向产业的研发和孵化能力。深化“研发在京津、转化在德州”科技合作模式,加快德州应用技术研究院建设步伐,力促清华山东化工研究院、山东大学德州研究院、中北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研发机构落地。发挥资本技术交易大会、智慧金融平台、齐鲁股权交易中心德州运营中心作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实施上市公司倍增计划,三年内达到20家以上。


(四)打造开发区平台“主阵地”


一要完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聚焦主责主业,全面提升开发区承载功能,打造对外开放主阵地、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加快德州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管理范围和机构设置调整优化,激发发展新活力。积极申报德州高新区“一区两园”扩区调区方案,分设德州高新区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园区和德州高新区禹城园区,实现优势互补、一体发展。


二要突出功能定位。要加强产业规划和政策引导,发挥比较优势,坚持错位发展。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当龙头,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医养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德州高新区,要集聚更多创新创业资源,推动新材料、医养健康、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新组建的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要按照“产城融合、创新发展”的目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新要素保障+新基建支撑”的发展格局,全力打造现代产业聚集区、改革开放试验区和产业承接基地。


三要坚持节约集约发展。要全面推进“亩产效益”评价改革,以县市区为主体,加快建立工业企业综合评价体系,采取差别化的价格、用地、用能、排放、产能利用、信贷等政策,推动资源要素向高产区域、高端产业、优质企业集聚,倒逼低端低质低效企业加快转型升级。要积极开展“标准地”改革,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化利用。


(五)擦亮营商环境“金招牌”


一要围绕突出问题抓整改。要抓紧成立市、县两级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强力推进问题整改。各指标牵头部门、县市区要按照整改要求,抓紧逐项明确责任单位、整改措施、整改要求和整改时限,确保全部整改到位。要认真研究2020年度营商环境考核工作,找出短板弱项,及时提升弥补。近期,市委市政府梳理出影响改革发展的94件重点历史遗留问题,要按照尊重历史、依法依规、分类推进的原则,落实领导包保责任制,确保6月底前拿出具体解决方案,12月底前解决到位或取得实质性进展,明年6月底前销号清零。


二要围绕高效服务抓改革。要营造一流的政务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出台流程再造“1+14”工作方案,打造“四最”营商环境。坚持把企业家当“自己人”,把企业的事当“自己的事”,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要营造一流的法治环境。政府要讲诚信、守契约,对出台的政策、签订的合同和协议,必须一诺千金、坚决兑现,坚决杜绝“JQK”现象。加快推进营商环境相关政策立法工作,把优化营商环境纳入法治化轨道。要营造一流的市场环境。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引导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协同向先进生产力集聚。


三要围绕转变作风抓整治。要扎实开展损害营商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以窗口单位为重点,集中查处政策落实、行政审批、执法监管、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标本兼治、建章立制,着力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要公开征集损害营商环境问题线索,加大查处力度,严肃追责问责。针对一些职能部门科室“中梗阻”问题,选择与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联系密切的市直部门单位100名科长(室、队、站负责人),开展“百名科长万人评”活动,接受管理和服务对象、“两代表一委员”、企业和群众代表评议,促进作风转变、效率提升、服务优化。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王贺 王志伟
编辑|李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