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报践行“四力”看小康 | 武城县高王庄村第一书记宋延涛: 村民心中的“贴心人”

剪辑|屈大鹏

“宋书记来了后,给我们办了好几件大事、实事。我们日子过得越来越好,都多亏了他。”11月2日,记者来到武城县武城镇高王庄村,村民听说是要采访他们的第一书记,纷纷竖起大拇指为他点赞。

村民口中的“宋书记”,是市派武城县武城镇高王庄村第一书记、德州日报社地方事业部主任宋延涛。2019年4月受市委派驻来到高王庄村后,他就把自己当成高王庄的一名村民,坚持吃住在村,及时了解村情民意,有针对性地做好帮扶工作。

村民白天外出打工或下地干活,他就利用晚上的时间,到村民家中拉家常了解情况。

高王庄全村216户547人,但壮劳力大多在外务工,村中常住人口仅有70户,其中有8户贫苦户,与村民聊天中,宋延涛将每户的情况暗暗记在心中。

今年92岁的贫困户高洪章,患有冠心病,常年需要吃药。宋延涛一有时间,就去探望老人,还将自己的床单被褥给老人送了过去。去年冬天,看到老人脚上还穿着一双单鞋,宋延涛便自费为老人购买了一双棉鞋,并亲自为老人穿上,让高洪章感动不已。

给贫困户胡翠英安排村里的公益岗,一年增收5000余元;困难户高连明的孙子是留守儿童,宋延涛了解后给孩子送去崭新的书包文具……短短的1年多时间,村里人都把这位第一书记当作自家人一般,有什么心里话都向他吐露。

“高王庄村最大的困难就是浇地,我一听说浇地,就吃不下饭去。”坐在村民高令宗家的炕头上,高令宗痛苦的表情,让宋延涛印象深刻。

去年6月,田里的玉米刚长出幼苗,旱情严重,高王庄村的村民们守着河却浇不上水。原来,村里从河里引水的沟渠因为常年淤积,河水流淌不到泵站。村集体账户拿不出钱来疏通沟渠,村民只得“望河兴叹”。

宋延涛马上把情况向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姜立明进行了汇报,报社领导班子研究后果断决定:“报社出钱清淤。马上办、抓紧干,解群众燃眉之急。”

当天下午,通过招标询价,村“两委”选定施工方,第二天一早,中标方就开来挖掘机干上了。通过深挖沟渠,河水顺利地流到了泵站前。

今年3月,武城镇启动胡同“户户通”工程。没有硬化的胡同都要硬化,上级以奖代补,验收合格的一平方米奖励10元。镇上的动员会开了两周,也不见村里有动静。

通过平时学习省市县各级会议精神,宋延涛认识到胡同“户户通”工程,是全国脱贫攻坚年的重要举措,是造福百姓的好事,现在国家有补贴如果不干,以后村民想干只能自己花钱。

他让村支部书记统计了一下,有多少个胡同没铺,大约需要多少钱。经过统计大约需要砖钱7万元,工钱可以让村民出义务工。

宋延涛带头个人垫1万元,村两委每人5000元。先让村党支部书记购旧砖,组织人手开展工程,又向德州日报社申请拨款4万元。

6月23日,高王庄村“户户通”工程最后一个胡同竣工,6月24日下了一场大雨。村民出门走在砖路上,再也踩不到泥了,切切实实体会到了胡同“户户通”工程带来的便利。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屈大鹏
编辑|李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