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撒芝麻盐”为整合打包投入 陵城60余扶贫项目拓宽增收致富路

11月13日,在陵城区义渡口镇边家村扶贫产业园大棚,工人们正在动作麻利地修剪秧苗,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多亏了政府的帮助,今年我不但收到了扶贫产业园的项目分红,还能在这儿干点零活,一天能有50元的收入,家里的情况一天比一天好。”边家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张立春说。

张立春所在的边家村扶贫产业园大棚是今年6月份投资237.36万元开工建设的扶贫产业项目,目前12座大棚已全部投入使用,“项目大棚由德州慧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营,项目收益每年按实际投入资金总额的8%兑现,收益后直接打到乡镇扶贫账户,用于扶持我镇脱贫享受政策人员。据该镇扶贫站站长刘俊杰介绍,今年,我们为项目覆盖的231户脱贫享受政策贫困户共计发放了18.4万元。除了大棚承包费用之外,公司方还需向边家村支付土地流转费用,切实增加附近居民及村集体的收入。

“脱贫要持久,长效在产业。扶贫攻坚的核心是发展扶贫,而发展扶贫的核心是发展产业。”陵城区扶贫办副主任刘涛说。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陵城区始终把扶贫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优势、集聚资源、集结力量,高质量、高效率推进。全力保证贫困户稳定持续收益,助推扶贫产业项目发展,把培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累计投入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9281.5万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61个,涵盖种植、养殖、加工、光伏、设备厂房、债权投资等类型,惠及全区13个乡镇(街区)。扶贫项目累计实现收益2421.4万元,惠及贫困人口68541人次,为我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政策)稳定脱贫和省扶贫工作重点村集体经济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产业项目实施过程中,该区立足本地特色和产业优势,明确建设扶贫基地、发展到户增收、实施金融扶贫、鼓励企业带贫等多种模式,支持鼓励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引领贫困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开创了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产业发展新模式,强力推进特色种养业扶贫,在贫困村打造优质粮食、旅游、蔬果等特色产业扶贫基地,使一大批种植养殖龙头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帮助群众脱贫增收的支柱产业,全力保证贫困户稳定持续收益。

为保证扶贫产业项目持续发挥效益,按照“资金分配到村、产权界定到村”“工程审计定原值、份额量化到集体”“按产权分收益、以产权强监管”原则,在全市率先完成了扶贫产业项目确权登记工作。“在资金使用过程中,我们变‘撒芝麻盐’为整合打包投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保证扶贫项目质量和收益,同时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打下坚实的产业发展基础。”刘涛说。

此外,为提高扶贫大棚抵御自然灾害、应对农业灾害风险的能力,该区通过政府采购服务程序,投入区级财政扶贫资金50万元,为全区已建成的190个扶贫大棚和454亩棚内农作物购买了商业保险,保额达到1500万元,截止目前已理赔11.93万元,增强了农业产业扶贫项目抗风险能力。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赵霞  侯晓雅

编辑|张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