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成长 从“心”开始 | 德州市北园小学构建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5月20日,德州市北园小学首届心理文化节启动。舞蹈、情景剧、独唱、讲故事、做游戏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师生和家长从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心理健康知识,赢得阵阵掌声。 

“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推行‘12567’育人模式,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课程、活动相融合,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营造了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校长王芳说。

主题活动丰富多彩

“爸爸妈妈,我希望你们平时能多陪陪我,假期抽出时间带我回老家看看奶奶,我很想她。”尽管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但王彦臣想起女儿写在心愿卡片上的这个愿望,依然有些动容。“平时工作忙和女儿沟通少,没想到孩子的愿望这么简单,我今后一定多陪伴孩子。”

王彦臣所说的心愿卡片,是北园小学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内容之一。学校专门制定了《北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将校园作为心理健康科普阵地,通过宣传栏、电子屏、黑板报、广播站、微信公众号等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以主题班会、讲述成长故事、绘制美术作品、书写心愿卡片等形式,提高师生心理健康水平,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温馨的氛围。

去年,市教体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学校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主渠道作用,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北园小学将心理健康教育与音乐课融合,开发心理健康操,让学生释放压力、增强体质、愉悦心灵;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以劳养心、以劳立德,磨砺学生品质;同时,引导学生记录身边发生的小事,自编自导自演校园心理情景剧,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培养他们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品格。 

用心呵护学生成长

在王芳看来,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说教,而是需要“以己之心,育彼之心”。学校设有阳光小屋心理咨询室,每天都有专业的心理老师值班,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心理疏导。放松椅、沙盘沙具、团体辅导桌椅等设备,则能很好地舒缓学生情绪。

二年级6班班主任姚燕美的手机相册里,保存着一张学生家长发来的微信截图,感谢她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经过辅导让孩子重新树立自信心。姚美燕表示,大多家长认为青春期孩子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却忽视了低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为此,学校积极培育每个班主任的心理辅导员意识,为每一名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确保老师能及时发现问题,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

心理健康档案是北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特色内容,学生个人情况、家庭情况、学习经历和重大生活事件等,在心理健康档案中一目了然。“心理健康档案每学期更新一次,教师可科学评估与识别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进行危机干预。”副校长赵静说。

经过多年探索,学校走出了一条心理健康教育“12567”育人模式,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明确育人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全体性与差异性相结合、主导性与自主性相结合等五个原则,启动重视心育创造良好育人环境、营造构建心理相容氛围、心理文化节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等六步“育心计划”,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学工作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与家校社相结合、集体教育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等七项体系,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构建协同育人体系

5月20日,在心理文化节启动仪式上,市委党校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牛晶作了《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的有效性》报告。作为学校的特聘心理教师,牛晶从家长、教师、学生的不同视角,讲述心理健康知识,有效凝聚家校合力,为学生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更需要家庭与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为此,学校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家校联动机制,在教师自愿报名的基础上择优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通过家长驻校轮值、召开家长会等方式,积极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在家长中组建家长讲师团,不定期走进学校、社区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逐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互助式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引导全社会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补齐短板,积极探索创新模式,构建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王芳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曹清 通讯员|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