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一心齐发力 昂首阔步奔小康 | 德州全面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综述

在6月15日至16日召开的山东省脱贫攻坚表彰暨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议上,德州市17个山东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4个先进人受到隆重表彰。

脱贫攻坚是新形势下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攻坚战。自我市启动这项工作以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把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认真落实省委“八个精准”要求,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核心标准,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弱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100405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55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摘帽,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2519元增加到2020年的8608元,年均增幅27.9%。

强化使命担当,坚决扛起脱贫攻坚重大政治责任

5月10日,在宁津县保店镇政府驻地以北的蜜薯种植基地,工人们正在大田里插秧苗。“基地种了2000亩蜜薯,将于今年8月中旬成熟,目前已经和唐山市古冶区鑫旺达食品厂签了订单合同,届时将直接装箱发货,预计实现效益4000万元左右。”宁津县保店镇党委书记刘汉章说。

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各级党组织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要压实责任,盯紧抓牢,不达目标绝不收兵,并且要立足长效抓脱贫,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长久的好日子。

任务目标确定后,关键在干部。市委市政府高位落实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第一时间传达学习和贯彻落实。5年来,累计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等80余次。成立以市委书记为组长,市长及相关领导为副组长的全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筹谋划、指导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先后制定出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督查问责办法等制度,全面实施产业扶贫、基础设施提升、金融支撑、就业创业、教育培训、医疗保障、住房安全、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九大脱贫攻坚行动”,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在这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战斗中,我市各级党员坚持以上率下,深入基层,扎根一线,访民情,听民意,聚民智,探索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的好办法、新路径。30名市级干部每人帮包1个乡镇,市县两级党委组织部部长、乡镇街道组织委员直接联系755个贫困村,确保每个贫困村、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扎实开展遍访贫困对象行动,市委书记遍访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乡镇,县委书记遍访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乡镇党委书记遍访所有贫困户,遍访贫困户实现全覆盖。市级干部带头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贫困村、户走访调研,解决实际困难,推动工作落实。全面建立“1211”帮扶制度,即让所有帮扶责任人都为脱贫户制定1套针对性强的帮扶方案,每月走访不少于2次,至少打扫1次卫生,征求1次意见建议。

“干扶贫工作是行善积德的活儿,更是讲良心的活儿,要让符合条件的贫困户都能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讲这句话的人叫宋磊,是德州市临邑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科员、共产党员,他不怕吃苦,不怕劳累,勇于进取,探索出的“唤醒农村沉睡资源”发展模式,带动了大批农民群众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先后荣获全省扶贫系统先进工作者、山东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但许多人不知道他是一名尿毒症患者,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始终奔波在一线脱贫攻坚岗位,甘做新时期扶贫路上“挑山工”。

坚持精准施策,从严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任务

5月28日一大早,德州运河新区抬头寺镇解庄村党支部书记解光瑞就召集大家到田里,收割、打捆、装袋,等待合作公司上门回收,一捆捆叶片肥大的“三七”整齐地码在地头,昭示着今年的好收成。“这季收成不错,一亩地产量可达1500公斤,每公斤的最低保护价格是2元钱,每亩地净利润可达到1200元以上,仅这一季就能为村集体带来4万多元的收益,还能直接带动群众打工增加一份收入,流转土地再增加一份收入,农民日子越过越甜。”解光瑞介绍说。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我市从贫困村、贫困户实际出发,精准施策,充分尊重当地实际和农民群众意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构建起高效产业扶贫发展体系,强化了扶贫的“造血”功能。

——构建精准识别、精准退出的动态管理体系。我市坚持精准识别,2016年年初,市县乡村四级组织专门力量,按照“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原则,对所有村庄、农户进行拉网式核查,共识别贫困人口95902人,对新识别和返贫的4503人及时纳入帮扶,扶贫、公安、教育、医保、民政、住建、残联等12个部门联动作战,实现户籍、教育、健康、就业、社保、住房、银行、低保、残疾人等信息与贫困人口建档立卡信息有效对接,确保识别过程精准、帮扶对象精准。

——构建精准使用、精准管理的产业扶贫体系。我市持续加大投入力度,5年来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5.39亿元,实施项目1300多个,覆盖5.78万个贫困人口。严格扶贫项目审批,建立项目库、专家库和乡镇初审、县级审批、市级审核备案的“两库三审”制度,从项目运作模式、收益测算、利益联结等方面严格把关。扶贫资产全部确权登记,并纳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5年来,累计增加村集体资产12亿多元,增加村集体收入1亿多元。

——构建精准供给、精准实施的政策落实体系。就业扶贫“改穷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贫困村开发或调剂一批保洁员、安保员等公益岗位。教育扶贫“拔穷根”,全面落实贫困家庭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资助政策。健康扶贫“脱穷境”,全面落实“两免两减半”和住院“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等政策。危房改造“挪穷窝”,贫困群众住房安全等级鉴定实现全覆盖,累计投资1.14亿元,改造危房7568户。政策兜底“保民生”。对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特困救助范围,惠及2.4万人。畅通应享尽享的扶残助残机制,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全面落实“两项补贴”。

——构建精准联动、精准发力的社会动员体系。各级党委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动员各方力量协同发力,实现政府、市场、社会互动联动。强化驻村帮扶,755个贫困村实现第一书记派驻全覆盖,大力开展“百企帮百村”行动,爱心募捐活动,开展“希望小屋”“四点半学校”“洁净庭院”等扶贫创建活动,深度开展扶贫协作。2016年我市与烟台市开展扶贫协作以来,双方互派挂职干部25人,市、县、乡、村四级有关单位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投入协作资金1.02亿元,实施扶贫协作项目60余个。

积极改革创新,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于官屯村陈玲玲突发脑出血住院治疗,花费10多万元,至今生活无法自理,丈夫张良保为照顾她和2岁的孩子无法外出打工;刘佃庆,因煤气中毒致残,目前类似植物人……需要纳入即时帮扶范围。”5月17日,陵城区糜镇扶贫办主任王秀芹汇总本月脱贫群众走访情况,发现有4户因病陷入困境,立刻替他们递交了即时帮扶申请,联系民政办理低保和特惠保险,协调残联上门评残,9月扶贫产业项目收益分红时,还将给予倾斜。

为帮助因残、大病等原因致贫的贫困边缘户走出困境,我市积极构建大救助体系,对18个部门的低保、特困、医疗、教育等41项救助政策项目进行整合融合,打造“政策、平台、网点、队伍、保障”五大体系。目前,全市所有县市区、乡镇和村(社区)全部设立救助网点,所有救助项目全部进入综合平台运行。

为解决“老病残”脱贫、解困“双难题”,我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村级扶贫专岗,出台《关于全面推行村级扶贫专岗的实施意见》,让“能干活”的贫困人口走上村级扶贫专岗,通过互助照料、参与村务服务管理、村级扶贫产业辅助等方式,实现稳定脱贫。“我年龄大了,身体有残疾,老伴患有多种慢性病,无儿无女,需要常年吃药,村里让我当养老护理员,曾先后照料本村的2名贫困群众,为他们提供日常照料、日用品代购等服务,每月有372元收入,还能帮助其他贫困户,我很高兴。”今年71岁的乐陵市铁营镇小寨村的王绍升由衷地说。

我市创新实施教育扶贫“三帮一”办法,实行一名科级以上干部、一名优秀教师、一名爱心企业家共同结对帮扶一名贫孤孩子。干部扶志,主要负责家庭教育、家庭事务的协调解决,做孩子健康成长的人生导师。教师扶智,主要负责定期走访、教育辅导,做孩子茁壮成长的学习导师。企业家扶资,主要负责物资救助,解决经济难题,做孩子阳光成长的感恩导师。

唤醒农村“沉睡资源”是我市成功探索的一项有效增加困难群众收入、提升扶贫质量的长效机制。我市广大农村地区坚持眼睛向内、自我挖潜,充分利用村内空置宅基、房前屋后闲散土地、村居外围荒地、废坑塘、旧厂房等“沉睡资源”,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旅游,建设扶贫车间、扶贫园区,让“沉睡资源”活起来、扶贫产业兴起来、增收渠道多起来、生活环境美起来、集体经济强起来。目前,共整合利用1250多个村土地资源4.8万亩,每年每村可增加集体收入1万多元,贫困户年均增收800多元。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5月20日,陵城区宋家镇白家村4个扶贫大棚的菜花喜获丰收,村党支部书记韩秀清谈起白家村今后发展充满了信心,“我们依托镇党建联合体,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带领全村群众致富奔小康,争取今年村集体收入突破15万元,率先在产业振兴上取得突破。”而令许多人想不到的是,韩秀清家庭在2015年底被确认为省定贫困户,得益于各级脱贫攻坚的好政策,现在韩秀清不仅一举摘掉了贫困帽子,还成了全村致富领路人。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我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全国、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精神,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头等重要位置来抓,推动脱贫攻坚政策举措和工作体系逐步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用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脱贫攻坚胜利果实,确保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我市印发《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制定5个方面22条措施,出台《贫困人口帮扶政策目录》,确保工作不留空当,政策不留空白。出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提高脱贫质量和成色的工作方案》,确保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

表现在行动上,我市持续加大投入,加强项目管护,增强扶贫产业的可持续性,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300余个,覆盖贫困人口5.78万名。继续推动消费扶贫。扶贫、商务、农业农村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的《消费扶贫行动实施方案》,目前,已公示两批消费扶贫产品目录41种,本地消费扶贫采购金额累计2370万元。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杨德林 刘振兴 通讯员|孙立
编辑|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