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个音频故事 讲述英雄历史(67)| 建设一支有文化的部队

建设一支有文化的部队

“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渤海军区教导旅从创建开始,就牢记毛泽东主席这一教导,把部队建设成为一支高素质的文化队伍。

渤海军区教导旅组建时,渤海地区的振华(宁津),商河,匡吾,临邑等县区进行土地改革,大批青年农民为保卫到手的胜利果实,踊跃参加了部队。他们在抗日的炮火中度过了童年,失去了求学的机会,90%是文盲。部队初建,战士写不了家信,事务长记不了帐,许多连队开会找不到人记录。旅党委根据毛主席所教导的“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指示,深感到这样一支生龙活虎的队伍,没有文化是不可想象的,有了文化就如同如虎添翼,有智有勇所向无敌。遂即遵照党中央《大量吸取知识分子》的指示,通过当地政府动员渤海一中、二中、四中的140多名学生参了军。我记得张震、赵贵三、王景武等同志就是学生队的成员之一,临时带队的队长就是李法德、杨新三等同志。这批新生力量被分配到旅团机关和营连当了干事、文化教员和旅团文工队的宣传员。陈毅司令员还将华东军政大学胶东分校的100多名学员,调配到旅团机关。我和张峻德、于基振就是其中的成员之一。

1947年秋天,部队以“野外大练兵”的形式西进之前,旅党委即派宣传科长黄铭和我们保卫科的科长易云同志以教导旅随军学校的名义,到冀中地区招收学生。运安战役结束,即有10多名教师和学生参军,除个别留在机关外,大部分同以前的中学生一样,在营连当了文化教员。

战士们在学习

文化教员是连党政领导的助手。他们利用部队大小休整的间隙上文化课,开展各种文娱活动,活跃部队生活。每次战斗结束,要上报实力统计和战斗总结,都由文教承担。有些连队的文化教员,在部队远距离运动时,给每个战士的背包上挂一块纸板,上面写上政治口号或生字,让战士们边行军,边认读前面战友背上的字,并互相倒换队伍位置,一天能认不少的生字,把行军的苦和累都冲淡了。我们有些同志的文化,就是从战友们的脊背上学来的。

1948年4月下旬,我西野深入外线作战,攻克胡宗南在大西北的后勤基地宝鸡。驻守的敌军长徐保被击毙在铁甲列车上。我十六、十八团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官兵们都换上了单衣。我们在运安、宜川、黄龙战役中,从敌人手里缴获的重武器,因为没有炮弹,拖来拖去,又累骡子又压马,成了部队的包袱。我们搜索队在宝鸡北面的山洞里发现了敌人的弹药库,团营指挥员看到炮弹如获至宝,想方设法驮运,炮兵连的战士扔了背包,每人扛一发炮弹。当时,野指意外地发现,一向同床异梦的胡、马两军,有联合夹击我军的意图,即令各部边打边撤,取道陇东向黄龙山作战略转移。十六团的主力在大唐村、南山坡、雍山拼死抗击敌六十五师、三十六师的一部,而后穿林过涧,越沟爬山,连续四昼夜的苦战和强行军,疲惫不堪,部队在一个漆黑的夜里高一脚、低一脚地在丛林中摸索前进。

忽然队伍里响起了清脆的快板声——

徐保保命命不保,

刘戡“戡乱”乱不止。

炮弹军装哪里来,

多谢运输大队长蒋介石……

半醒半迷糊的官兵听到快板声,像服了兴奋剂,精神立刻振奋起来,前进的步伐也加快了。

永丰血战以后,黄铭和易云带着渤海教导旅文化干部学校的500多名学员回到了师部。黄铭同志文化程度和政治觉悟都很高,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在冀中学员中威信很高。我们把随军学校戏称为“黄铭兵团”。他们的到来,为师团营连增添了文化骨干。

9月27日,六师主力翻越祁连山,抵达河西走廊的重镇张掖,师政治部以“文化西进工作团”的名义,招收了不少青年教师和学生组成了政治部学生队。部队在酒泉、玉门待命期间,系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民族政策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起劳动观点,群众观点。他们有文化,政治热情高,接受新事物快,很快成为骨干力量,为军队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回想渤海军区教导旅这支年轻队伍,即能在三年解放战争中,转战西北解放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一往无前,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赫赫战功,其原因之一是正确执行毛泽东主席的军事路线,二是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打了一场伟大的人民战争,三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文化军队,这很重要,因为只有有文化的军队才能克敌制胜。

 (整合自《巴州文史》)

来源:宁津县文化艺术中心
通讯员|杨扬 编辑|石秀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