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网信办探索“网信+”公益寻亲 | “我为群众办实事”案例

青山埋忠骨,热血照千秋。在纸页泛黄的烈士名单上,许多烈士只留下了人生中最简单的信息。在远离家乡的地方牺牲,家人却不知晓;父母失去儿子,却不知英魂身在何处;妻子失去丈夫,却不知英灵葬在何方。时光虽流逝,但烈士们并没有远去。他们的亲人,从来没有放弃寻找。

群山苍翠,热风阵阵。

在临沂蒙阴岱崮镇一个小村子,年近90的朱永德颤巍巍地站在太阳下,腰近乎弯成一个直角,拄着拐棍焦急地等待。这位平凡的老人,一生都在牵挂着他的哥哥——朱永全。

在临沂蒙阴岱崮镇井王庄村,烈士崔成和的亲人也在等待消息。从少年到中年,再到年近百岁,在漫长的一生中,他们一直在等待。

90岁的朱永德握住“烈士信使”张景宪的手表示感谢

七十多年过去了,祖国山河已无恙。为了让更多革命英烈“魂归故里”,让亲人们的绵绵思念生发光芒,山东网信部门主动呼应群众诉求,联动多部门发起“让思念发光 帮烈士回家”倡议,并同步发布了烈士姓名及入伍登记地址等相关信息。

活动启动后,1个月内,网络媒体共刊发相关报道4100余篇,收到电话线索1000多个、留言及邮箱线索1.3万余条,39位烈士亲属被找到,探索打造了“网信部门+媒体+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社会公众”的“网信+”公益寻亲模式。

发挥网信优势多层次打造寻亲网络

在寻亲活动中,山东省委网信办发挥网信统筹协调优势,坚持线下与线上、官方与民间、省内与省外、新闻媒体与商业平台“四结合”,多层次打造了一条“横到边、纵到底”的寻亲网络。

寻亲活动启动后,寻亲热线被打爆,提供线索的不仅有来自山东省内的网民,还有来自黑龙江、安徽、河北等全国各地的热心网民。邮递员、公务员、市民、村民、热心公益组织……各行各业热心人的线索不断涌来,有的人在电话中几次哽咽,还有寻亲“信使”张景宪、临沂热心邮政小哥以及民间公益组织主动加入寻亲队伍。

媒体记者实地走访核实

在线上,热心人士通过热线电话、网络留言、邮箱等方式提供寻亲线索;在线下,大众网、齐鲁网等媒体单位组建线下寻亲小分队,开展线下采访核查。

寻亲过程中,山东省委网信办联合新华社山东分社及退役军人事务厅,先后多次组织召开寻亲活动协调会,梳理烈士名单,策划活动方案,明确任务分工,有序推进落实活动;大众日报、山东广播电视台、大众网、齐鲁网等新闻媒体“报网端微屏”一体联动,在头版、重要时段和首页首屏同步转发推送寻亲倡议书和活动有关报道;今日头条向烈士籍贯地精准推送烈士名单,扩大寻亲覆盖面。

同时,积极争取浙江省委网信办、安徽省委网信办给予寻亲信息推送支持,扩大外省籍烈士名单的知晓率。

传承红色基因全方位放大寻亲效果

“每一名烈士都有一个鲜活的故事,每一次拜读故事都是一次对鲜活党史的重温和学习,读懂英烈故事,才能在传承红色血脉中不断攻坚克难,从伟大精神中汲取奋进的力量”,参与寻亲活动的一名网信干部在党史学习笔记中写到。

在寻亲活动中,山东网信部门把寻亲活动与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合,通过“帮助烈士寻亲、感悟英烈事迹、传承红色基因”,引导全体网信干部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每一条线索我们都去耐心核实,每一个烈士故事我们都去细心挖掘,因为这不仅仅是写一篇稿子、播发一条新闻,更是践行‘四力’、提升本领的一次磨炼”,参与寻亲活动的媒体记者董光强如是说。

《王立仓因负伤与部队失联误入花名册成“活烈士” 2012年因病去世》

在寻亲活动中,广大新闻工作者坚持“走转改”,自觉践行“四力”,将笔端、话筒和镜头对准基层人民,着力宣传烈士的红色故事,深入挖掘烈士家庭的红色基因,精心打造《烈士亓彦贞为国捐躯后,红色基因在家族中延续传承》《王立仓因负伤与部队失联误入花名册成“活烈士” 2012年因病去世》等有温度、接地气的网络精品,有力推动了网络媒体新闻工作者转作风、提本领。

“我哭得眼睛都红了,看到这些因保家卫国而牺牲的年轻战士名单,太令人心疼了”“烈士的丰功伟绩不能被忘却,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良好风尚也必须传承”“当年他为我们抛头颅、洒热血,如今我们有责任帮他们找到家人”,类似的网络留言比比皆是。

郭云祥烈士亲属与媒体记者交谈

在寻亲活动中,广大网民积极转发寻亲倡议书,也有网民积极留言提供寻亲线索,还有网民直接参与线下寻亲活动。通过互动参与,广大网民在“我为群众办实事”中贡献了力量,在“学党史、悟初心”中受到了思想洗礼。

参与此次寻亲行动的基层干部群众及媒体记者呼吁,未来一段时间继续发挥“网信+”模式的优势,进一步加大帮烈士寻亲活动的推广力度,在帮助更多烈士“魂归故里”的同时,进一步彰显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使命担当。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来源|网络传播杂志
编辑|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