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 程先利:人间烟火气

人间烟火气

□程先利

过去,我是不会做饭的,和母亲相依为命时,母亲带着病坚持做饭,把我养成了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懒毛病。后来娶妻生子,妻子是个百巧百能的人,做出的美食花样翻新,连经常来我家蹭饭的哥们都叹为观止,做饭的活儿更没我什么事了。但是自去年儿子生了二胎后,家庭生活一下子忙乱起来,人手明显不足。我也就赶着鸭子上架,不得不端起炒锅,研究菜谱,干起了炒菜做饭的差使。还别说,我的厨艺突飞猛进,得到了儿子、儿媳的夸赞。我是一个虚荣心比较强的人,大言不惭地说,凭我现在的手艺,如果再去蓝翔技校培训一下,去大饭店当个大厨,还是没问题的。这当然是玩笑话,钻研厨艺,在烟火气里,确实悟出了一些人生道理。柴米油盐也是一种成长与修行。因为,食物中蕴含着大千世界,烹饪里也藏着万种乾坤。吃吃喝喝,看似是人间最普通的一件事,但想要做好一顿饭,往往是颇需功力的。既要了解四时节气,也要洞悉食客口味,更要研究五味调和。正所谓“一世长者知居处,三世长者知服食”。大千世界,古往今来,任何事都离不开“分寸”二字。做饭亦是如此,把一蔬一食做得有滋有味,就要懂得分寸的把握。知道什么叫火候刚刚好,什么叫味道刚刚足。在煎炸烹炒的过程中,更是讲究一个“度”,多一分则老,少一分则生。正所谓:工不到,事不成;气不成,饭不熟。而在生活中也必须要有分寸感,不过分,不欠缺。还要懂得照顾别人的情绪,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不让别人为难,也不让自己难堪。每件事都应像做饭一样,做得恰如其分,赏心悦目。在挑选食材、择摘切洗、煎炒烹炸的一举一动之中,都透露出骨子里的平和娴静、待人接物的温柔善意,以及对生活的享受和宽容。

正如演员黄磊,因为妻子喜欢吃他做的饭,所以自己只要不工作,就会兜起围裙,掌勺颠锅,一头扎进厨房里,边干边絮叨:“这糖醋排骨要是加冷水,这个肉就变得很紧,就不烂了。”给两个女儿做的饭,更是尽心尽力,无论多忙,都是严格搭配营养,荤素要均衡,少油少盐。也因着这份责任与真心,他将平淡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充满欢声笑语。记得汪曾祺说过:“愿意做菜给别人吃的人是比较不自私的。”三毛也说过:“做饭意味着一个人懂得爱,也会表达爱。”记得抖音上有一位名叫大海的货车司机。由于常年奔波在路上,平时很难腾出吃饭的时间来,从3年前开始,他就决定自己在车上做饭。几口锅,一把剪刀,就是大海全部的厨具。但就是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他却能把每顿饭都做得精致有味,被很多网友戏评为是“全抖音最会做饭的货车司机。”他说:“我就是想好好过我的日子,享受我平淡的生活。”可见,静下心来,用心做一顿饭,就会发现,再平淡的日子,也能熠熠生辉。

最会做文章写诗词的吃货,当属宋代才子苏东坡。但稀奇的并不是那些锦绣华章里的珍馐美食,而是才子的一双妙手。文能提笔武能做菜,发明了以“东坡”命名的系列美食,吃得不亦乐乎,活得也始终酣畅淋漓。苏轼的一生,遭遇三次贬谪,黄州、惠州、儋州,都是当时的不毛之地。处江湖之远,连同肉身被放逐的,大概还有那一腔抱负和激情。可他的诗词作品里,甚少出现四顾茫然的忧郁悲观。反而是那种旷达乐观和随遇而安,在书卷上鲜活至今,成为许多天涯沦落人的安慰。这应该与他的爱吃、会吃且善于制作美食不无关系。

黄州僻远,生活艰苦,苏轼却鼓捣出了一道东坡肉,味香而色美,与诗作一起传为美谈。晚年谪居儋州,又发明一道东坡羹,被后世奉为经典。更不要说东坡肘子东坡豆腐等等了。我猜想,亲手烹制这些诱人美味时,苏子的一颗心该是静的,像水滴涌入大海,平静却宽厚无边。因为,他已看到平淡生活中的温柔。苏子的美食之旅,该是一场伟大的人生修行啊,煎炒炸煮即千锤百炼,酸甜苦辣就是百味人生。明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一路走,一路吃,不惧山高水远,也不怕人心险恶。反正还有一双手一颗心,还有大江南北的各式美味,世间处处皆风景,人生处处逢知音。如此,方能将寻常食材化腐朽为神奇。用善于发现美和制造美的心与手,将别人眼里的苟且,都活成诗和远方。

当你不知道做什么时,你就做饭。喂饱自己的胃,心也就不空了。哭着吃过饭的人可以走下去,哭着做过饭的人则可以走更远。因为不灭的信念与不死的梦想,依旧在内心闪闪发光。

(原载于2021年7月27日《德州日报》B4版柳湖·读书 编辑:孙玉海)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朱代军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