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丰收节特刊 | 夏津: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西芹、西兰花、番茄等价格较为稳定的品种是珠三角地区人们餐桌上最喜爱的菜品。”雷集镇党委委员卢明朋告诉笔者,“今年雷集镇乐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与香港客商签了3000吨的订单。 我们供应的是高端蔬菜,无论哪种蔬菜,一直供不应求。” 乐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2016年开始种植有机蔬菜,供应香港市场,目前已成为我省供货量最大的供港有机蔬菜基地。

今年以来,夏津县聚焦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农业特色优势,以农业项目为抓手,积极提升棉花、粮食、蔬菜、养殖、桑产业规模,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着力培育高端食品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在全市乡村振兴工作中走在前列。2020年,全县耕地面积90万亩,基本农田74万亩,粮食总产量12.1亿斤。黄河故道古桑树群被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建成4万亩优质小麦生产基地,连续三年获评“全国生猪调出大县”。

扛牢粮食安全责任,持续推进高产创建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关乎主权安全、社会安定和百姓安宁。夏津县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深入落实‘两藏两辅’战略,确保粮食面积只增不减、产量稳中有增。”夏津县委书记沙淑红说。

2021年,夏津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重点抓好农业高标准农田建设、 病虫害防控、落实农业补贴政策等项目,实行下沉式服务,夏粮生产喜获丰收,秋粮丰收在望,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有力。统计数据显示,自2019年开始,夏津县连续两年粮食总产突破12亿斤大关;2021年全县夏粮生产首战告捷,面积67.99万亩,单产454.80公斤,分别较上年增长0.62%和1.05%。发展甘薯种植4万亩,总产2.5亿斤,产值1.6亿元。

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大项目带动。夏津县通过开展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性和示范作用,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业整体素质,引导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通过积极争取,2021年取得总投资1.44亿元的9.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对2021年度项目设计全程跟进,在充分满足群众需求的基础上,努力将智慧、节约、环保等农业科技元素融入项目,为打造精品项目打好基础。

突出粮食安全,抓好主要作物、重点区域、重大病虫、关键环节的病虫草害防控工作。今年上半年共落实中央、省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330万元,购买防控药剂13.68吨,购买飞防服务24.2万亩,对全县小麦进行统防统治全覆盖,为夏粮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扎实开展 “吨半粮”县创建工作。今年7月举行的德州市委十五届十次全会,明确提出全域粮食生产功能区整建制创建“吨半粮”市的目标。夏津县及时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规划建设全域粮食生产功能区整建制创建“吨半粮”县,打造现代种业创新研发基地和繁育推一体化高产优质良种示范区。


在延链展链上求突破,培育高端产业集群

地处黄河故道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夏津县发展形成了五大优势农业产业。分别是具有传统优势的棉花产业和面粉加工产业,依托新希望六和形成了集生猪养殖、饲料加工、食品深加工、冷链物流、生态农业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食品深加工产业,日益发展壮大的有机、设施蔬菜产业,依托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展起来的桑产业。

棉花产业焕发活力。2020年,全县植棉18.59万亩,总产36.4万担。近两年,以仁和纺织为龙头,以棉花优势产区为基础,成功创建了省级区域性棉花良种繁育基地和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展了省棉花目标价格保险试点、棉花统一供种、万亩优质棉订单生产基地、绿色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省级棉花种质资源库、棉花品种研究博士工作站等项目建设,传统棉花产业焕发了新的活力。

今年新开工的浩冠莱赛尔纤维一体化科技产业项目、鸿泰鼎莱赛尔纤维项目,都是过亿元的大项目,被列入省重大项目库。下一步,该县将发挥鸿泰鼎莱赛尔项目对纺织下游加工企业的吸引力,围绕纺织产业规划绿色纺织园区,积极打造纺织新材料基地和纺织产业集群。

面粉加工产业省内领先。夏津县年加工小麦200余万吨,荣获“中国面粉大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示范县等荣誉称号”。发达面粉集团成长为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创单体能力和总体规模两项全省第一。

积极向上争取小麦产业集群项目。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挖掘小麦产业多种功能和价值,强化创新引领,突出集群成链,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小麦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步伐。

桑产业特色鲜明。夏津境内拥有12.8万亩的黄河故道古桑树群,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全省唯一。“夏津椹果”获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并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近年来,德百集团在夏津县建成了山东夏津德百古桑产业研究院、中国古桑博物馆、中国桑黄博物馆、桑产品产销基地和桑黄培育基地,发展农文旅健康融合新业态。目前,夏津县桑产业已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桑树种植、桑产品加工、桑文化体验、生态旅游于一体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桑产品研发加工基地建成后,将具备年产古桑茶150吨、桑叶精粉100吨、桑叶面条100吨、烘干椹果100吨、冻干椹果50吨、桑黄50吨的生产能力。

蔬菜产业异军突起。截至2020年底,全县蔬菜累计播种面积16万亩,总产64万吨,设施蔬菜园区共有50余个。优农、乐农两家供港蔬菜基地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雷集镇是德州最大的供港蔬菜种植基地,基地占地500亩,建有45个大棚,已获得35种蔬菜的有机认证,年蔬菜供应量达到4000吨。该县建设了覆盖全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实现了对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的全过程网上监管追溯。另外,夏津县还引进了东海华科蔬菜深加工项目,制作蔬菜酱、蔬菜面条等,解决了非供港蔬菜的深加工问题,提高了蔬菜附加值。

龙头企业引领生猪产业崛起。夏津县与新希望六和集团合作,投资45亿元,启动了新希望·夏津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项目。目前,百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已建成投产,200万头生猪屠宰、肉制品加工及仓储冷链物流项目即将竣工。全域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及生态循环农业、饲料加工等项目正在同步推进、加快建设,2021年将全部建成投产。今年新开工的过亿元项目,千喜鹤食品有限公司生猪屠宰、肉制品加工及仓储冷链物流建设项目,列入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

推进一体化经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我们以机制创新促产业振兴,以培育农业‘新六产’为着力点,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现农业产业的一体化经营,逐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夏津县委副书记、县长高善玉说。

2020年,夏津县大田托管的经验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大田托管模式始于东李官屯镇。2019年4月,东李官屯镇将全镇33个村党支部领办创办的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镇联合社协调运营。33个村的土地全部由土地股份合作社统一经营。大田托管把小农户纳入了现代化生产中,单个农户也能享受到统一的耕、种、管、防、收等托管服务,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通过整合土地资源和农机资源,入社农户每亩地可节约生产成本50至60元,合作联社通过提供服务每亩可盈余20至30元。今年9月,夏津县又与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签署土地托管战略合作协议,由省联社在夏津县推广“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服务”模式,建设农村现代商贸流通网络体系。

在县级层面,该县整合涉农资源,成立了夏津县乡村振兴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开展了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探索。公司内设电商运营、产学研融合发展、数字化管理等中心模块,依托产业项目中心及“县-镇-村”三级合作社体系,组建区域发展联合体,打造“抓乡促村、整县提升”的有力抓手,整合资源,激发潜力,实现市场与涉农资源有效对接。依托示范方建设,由县乡村振兴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整合涉农数据,建设“智慧农业三产融合示范园”,全方位展现、提升“从一粒种子到餐桌”的全流程管控,逐步推动实现乡村产业数字化、管理服务智能化、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精准化。

完善优化“夏津县乡村振兴数字化服务平台”。目前,全县19家单位实现了涉农数据的对接整合,下一步将进一步扩充数据载体数量,推动实现乡村治理数字化、管理服务智能化、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精准化。

强化科技赋能,推进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建设。与腾讯云公司联合打造棉纺织产业互联网平台、夏津椹果公共电商平台,同步上线“区块链溯源系统”,拓展产品市场,健全城乡流通体系,加快“电商快递进乡村”,提高建制村快递服务通达率。培育“吨半粮”试验田、样板田,实现从“一粒种子到餐桌,食品”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积极引进食品产业龙头强企,拉伸产业链条,全力打造有影响的“食品工业强县”,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创立夏津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夏津农产品推广新平台。完善优化电商平台,确保电商平台产品原产地、原厂家、原生态,实现全部由“夏津椹果”品牌授权企业提供。通过推行特色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围绕农业“新六产”的发展,对农业“新六产”示范主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乡村产业系统监测;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进行数据调查及实地检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建设,做好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申报的宣传工作,增强经营主体的辐射带动能力。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上台阶

今年6月6日,第二届德州市旅游发展大会在夏津县举办,标志着该县“农文旅”融合发展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近年来,夏津县依托生态农业优势,围绕“农文旅”融合发展思路,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走出了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新路径。

开展新型社区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笔者在新建成入住的平安湖村看到,幼儿园、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服务中心以及商业街门市房,配套齐全,村民生活舒适方便。

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当作推进乡村振兴的“当头炮”,全面推进以“四清一改一增”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并逐步向农村垃圾综合治理、旱厕改造、污水治理等延伸。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20年顺利通过省、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评估验收。

高标准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工作,创建11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7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一批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以美丽乡村建设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

强化跟踪服务,巩固脱贫成果。3月份,召开了全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提高脱贫质量工作推进会议。细化分解了2021年工作目标和任务措施,切实将工作具体化、清单化、项目化,每月监测跟踪、落实包保责任,确保脱贫不返贫。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邓美平 胡俊新  编辑|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