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活思政课 育好接班人!庆云县构建“大思政”一体化育人体系

今年教师节前夕,庆云县发布《关于2020-2021学年度全县尊师重教和教育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通报》,首次对10名学校“大思政”建设先进个人予以表彰,旨在进一步凝聚共识,积极构建“大思政”一体化育人体系,在新时代背景下,让各学校思政工作有新作为、新担当、新发展。

“面对新情况新形势,我们从党建入手,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庆云县委书记王晓东看来,构建“大思政”一体化育人体系,就是要积极打造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形成“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面,彻底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从而走出一条具有庆云特色的学校思政建设新路径。

印发一号文件

用先进“配方”打造鲜活思政课

情景剧表演、辩论赛、模仿秀……9月22日,在渤海小学一年级教室里,一堂别开生面道德与法治课正在进行,教师张静用活动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快速、准确、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

学校思政课过去普遍存在授课形式僵化、内容枯燥乏味的现象,导致“上热下冷”,教师台上声情并茂、慷慨激昂,学生台下不为所动、抬头率不高。对此,庆云县教体系统倾力打造优质思政课程,根据学生不同阶段身心特点,科学设计德育目标,每年打造20节思政特色课堂,建成4所思政示范校,让一堂堂思政课变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如今,在庆云县各中小学校园,新型思政课程“全面开花”:县实验小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开发大思政课程,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明德实验学校构建多元阵地,打造校本特色思政体系;金书小学利用传统节日,通过开展党史进校园、少先队入队仪式、红歌比赛等大型活动,对学生们全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为保证思政课不断革新,今年,庆云县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一号文件,制定了全县学校“大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教体系统积极落实,通过实施课堂品质提升工程,采取加强学校思政课动态质量监测、实施“互联网+思政课”工程、建立思政课听课督导制度、开发思政校本课程、开展“三德(明大德、讲公德、守私德)学堂”等一系列措施,让思政教学在改革中走深走实。

“确保思政课上得‘有滋有味’,课堂教学要有先进‘配方’才行。我们全力破解制约思政课改革的突出问题,确保思政课改革落在实处,走在前列,实现立德与树人、育人与育才相得益彰。”庆云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教育工委书记李臻说。 

实施“八大工程”

在教学实践中培根铸魂

9月24日,华材希望小学六年级全体师生,将思政课“搬”到了严务乡红色记忆展馆,当天,小小解说员李雅琪带着同学们重温严务乡光荣的革命历史。学校依托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在乡政府的支持下,早在2018年就创办了红色记忆展馆,将红色教育融入教学实践,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牢记历史。在上好思政常规课程的基础上,金书小学联系教学实际,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教育教学实践中,结合学校课程安排,积极开展古诗诵读、红色故事演讲、课本剧表演、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们加深对红色经典、国学经典的认知。

立德树人不仅是思政课老师的事。“通过开展思政课教学实践活动,实现了教育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为切实加强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创造了契机。我们在落实全县‘大思政’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加大了思政课程的改革力度,其他学科的老师也积极探索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中。”金书小学校长郭宝军说。

这些思政教学的变化,源自该县开展思政课社会实践基地创建工程,全县通过创建庆云城市展馆、庆云纪念馆、八极拳博物馆等多个实践基地,让学生们的思政课与社会接轨。除此,为加强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教体系统还实施“校园十个一”建设工程, 一改灌输式教学模式,全面推进大思政教育,比如,采取翻转课堂的形式,让老师和学生一起答疑、交流互动,集中解决重难点和热点问题。

“教育教学和思政建设不能是两张皮,为此,我们出实招新招,以实施‘八大工程’建设为抓手,在教师培优、课程思政建设、校本课程建设、课堂品质提升、实践赋能增效、思政课社会实践基地创建、家校社共育、校园‘十个一’建设工程方面凝聚合力。”庆云县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徐洪义认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大思政”一体化育人体系,为学校思政建设带来了新契机。

打造精干队伍

培养教师工匠精神

如何成为一位优秀思政课教师?来自庆云五中的贾恩霞用一堂课提交了答卷。

九年级思想品德课“中国人中国梦”一课的教学任务目标是:让学生明确自身远大理想,将个人梦和中国梦紧密相连。以往,最简单的教学,就是教师照本宣科,让学生背诵核心知识点。贾恩霞设计的课与众不同。课上,她先播放了一段视频,视频内容是新闻专题报道“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中的一期内容,学生们看完后情绪高涨。接着,学生列举了从革命战争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再到改革开放后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发言后,她当即采访了几位同学:“中国梦靠谁实现?”“分享完你有何感触?”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精彩之处掌声一片。

情绪起来了!贾恩霞顺势设置问题:大家有明确的梦想吗?梦想是什么?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树立远大理想,争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最后,学生们一个个走上讲台,向全班分享自己的理想,并进行了集体宣誓。

在庆云,像贾恩霞一样探索“大课程”建设的教师不在少数,类似的精彩课堂更是不胜枚举。这背后,是整个教体系统精心打造的教师培优育强工程,通过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思政课教师培养力度、改革思政课教师评价激励机制等一揽子政策,配齐了思政课教师,建立了“大思政”人才库,启动了多个“思政课教学名师工作室”。

一系列举措使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教师们更加积极完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和品德。“我们通过提升思政学科的整体地位,明显感觉到老师们表现更加积极,在学校发展建设中更加主动投入、主动作为。”庆云县委副书记 、县长吕德山说。

思政教师被重视的感觉,这一点,成德小学教师王秀云感受颇深,从教20年的她,惊喜于如今的变化,“现在,从县委、县政府到教体局,再到学校、家长和学生,大家对思政课都很重视。我们不仅能参加大型的教研、赛课和培训,还成立了县级的名师工作室,与教研员一起,精心打磨教学设计和教学环节。”

“从点到面,重视思政教育的生态有了,教师的精气神自然就提了起来。”吕德山说,为锻造思政教师工匠精神,除了教师培优育强工程的精准发力,他们还将优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内容中,从根本上予以约束,最终促进思政教育良好生态的形成。“未来,我们将利用好一切资源,构建多维度、系统化的思政教学体系,完善全员参与、全过程贯穿、全方位协同育人的‘大思政’立体格局,培养一批批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吕德山说。

记者|刘潇 通讯员|张延旭
编辑|李榕
审核|朱代军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