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王凤庭:一家四代人的北京情缘

一家四代人的北京情缘

□王凤庭

从鲁西北老家乡下出发,于莽莽的华北平原北上,全程步行的话,至少走五六天,方可到达北京。自德州东站至北京南站乘坐高铁,全程318公里,仅需75分钟。要是乘坐绿皮火车和公交汽车,虽比不上高铁那般神速,途中需五六个钟头的时间,但票价便宜,可欣赏沿途风光,或美美的睡上一觉。倘若晚上乘坐,抵达时刚好赶上天安门升旗,则更是喜出望外的幸事了。

爷爷进北京城的方式是第一种,原始而朴素。他凭着田畴里练就的铁脚板为资本,一路风尘仆仆“步撵儿”去的。素日喜做小营生的爷爷,总一心想着挣钱买地。让家人日子过得宽裕舒坦,是他最大的人生理想。听人说京城很大,生意好做,便不顾曾祖母和祖母两个女人的竭力反对,急匆匆上路,奔向了300多公里外的京城。仿佛那儿有许多金子向他召唤。

1945年初春,鬼子尚未投降。在日寇不断倾轧下,京城老百姓日子也不好过,大多缺煤缺粮,时常处于饥饿状态。原本踌躇满志的爷爷,不仅生意惨淡,还时常遭到鬼子、汉奸、地痞无赖的欺辱。沮丧、惆怅、屈辱,终使他身心疲惫,身患了“气鼓”(肝腹水)。一个秋风瑟瑟的日子,爷爷不得不绝望地离京回家。归途中不知吃了多少苦,当行至宁津附近,又遭遇强人劫道,身上的长衫被脱去。火气攻心,病情加重,饮恨客死他乡。爷爷尸骨入土为安不久,姑姑出生了……那年他36岁,父亲只有13岁。

爷爷进京是悲壮凄惨的,在举家老小悲天恸地、肝肠寸断的哭声中徐徐谢幕。后来的日子,以泪洗面成了一家人生活的常态。

父亲,彼时13岁的少年男子,过早地感知了人间沧桑与无常。明白了云聚了会散,花开了会谢,河水永远向前流。单薄的肩膀,不得不扛起沉重的生活。父亲读过几天“高小”,算盘打得好,进了区土改工作队“写算组”,成为了那场土地革命运动中最年幼的参与者。后又进信用社工作,不久便辞职了。父亲明白,家里有自己太多的牵挂与不舍——瘫痪在床的祖母,体弱多病的母亲。还有自己的堂姐(伯父女儿)、表姐(姑妈女儿),她们自幼失去双亲、孤苦伶仃。更有那跟屁虫般粘在自己身后,整日哭哭啼啼的小妹……

父亲成了勇敢的舵手。他驾驶着一艘破船,在险恶的生活航道里,劈波斩浪,勇往直前。人民公社化后,他担任生产队会计40余年,最终得到老少爷们儿赠与的“清白干部”的评语。

父亲是个热爱生活的人。爱读书,也爱唱戏。喜欢敞开心扉放牧自己,清贫的日子里,活得豁达而率真。

多少年来,北京城在父亲的脑海无数次闪现过。每次都是痛苦伤心的梦魇。他也试图想象过,北京这千年帝都的恢弘大气。书本里、戏台上认知的东西,除感动自己外,还总以独特的方式分享于人。他常常给村里人描述,北京城分外城、内城、皇城、紫禁城。最里面的紫禁城,是皇帝老子的家。还说,天安门城楼很高大,雄伟壮观。新中国成立举行开国大典时,毛主席站在那高高的城楼上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父亲讲话的姿态富有感染力,常常令人产生错觉——面前的人大概是一位皇城根下的“京油子”。

“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夜阑人静时,望窗外皎洁的月光,追忆如风般流逝的碎片时光,总有丝丝悲伤袭来,别样的感慨良深,令父亲泪眼朦胧、痛苦万分……他暗自发誓:至死不去北京城!至1997年去世,父亲 64岁的生命历程里,“北京”始终是老人家最讳莫如深的字眼。

我进北京城是缘于儿子。2004年金秋,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上午九点许,土里土气的父子俩,自德州火车站出发,乘坐的是那种绿皮的票价27元的普快“4402”,一路经吴桥、泊头、杨柳青、廊坊等大小10站,至下午三点多抵达北京站。第一次进京有些兴奋,一切都觉得新鲜。父子俩顾不得自身寒酸与土气,在站前广场上,将乡下人的满足与喜悦,恣意表现了一把,并最终定格成一种光荣的凭证。金色的阳光下,表情有些夸张,脸上的笑容无比灿烂。我们以乡下人的姿态,站成了北京城最别致的风景。

次日,给儿子办完入校手续,我便回家了。列车“哐当—哐当”的声响中,我似睡非睡,思绪飞扬。想起儿子能在北京念书,读大学,便偷偷的笑。幸福感萦绕周身,不知不觉间挥洒了一路。

五年后,二儿子又考上北京的大学了。入学报到时,大学毕业并工作的大儿子携女友与我们一并前往。并且,他还主动承担起了弟弟的求学费用,直到后来弟弟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七年时光里,鲁西北贫瘠乡村走出来的俩小子,伯埙仲篪,兄友弟恭,在京城工作学习的同时,也演绎着温暖感人的骨肉亲情。

如今,长子于北京事业上小有成就,并已购置了房产,娶妻生子,安家落户。次子硕士毕业后,入职于国内某著名科技集团,担任芯片基站验证工程师。儿子们凭个人不懈努力与打拼,在北京拥有了房产或户口,已与这个城市难解难分。从某种意义讲,俨然为其名正言顺的一员了。

2019年5月10日,上午10时23分。北京航空总医院701产房里,随着一声嘹亮的啼唱,上天赐我喜得爱孙。小家伙恰逢盛世,赶上了一个空前伟大的时代。泱泱中华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各项事业兴旺发达、蒸蒸日上,一派欣欣向荣……

相信小孙子生命的诞生及成长,将会见证北京这个国际性大都市,永远蓬勃向上,一定会有无数的辉煌奇迹惊艳于世界。

为照看孙子,我与老伴客居北京两年有余。尽管时常产生思乡的缱绻情怀,但转念一想,老家的地承包出去了,全家人团聚北京其乐融融、幸福温馨。内心便稍得慰藉,坦然了许多。生活一段日子发现,首都北京时时都在变化着,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伴着一轮朝阳升起,人们每天都会收获到崭新的惊喜与惬意。于是“年深外境犹吾境,身在他乡即故乡。”无意间,我竟把自己也看成北京人了。

缘分是很神奇的东西。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二者,冥冥中产生交集,无声无息里便有了莫名其妙的开始,光怪陆离的情节,始料未及的结束。都说人与人之间缘分是修来的。那么人与城市之间呢?那梦中神往一百遍的地方,或者无意中踏足即刻有了纠缠、沉溺、故事的城市,用缘分形容都是恰当的解释。所以说,缘分是命中注定发生的事情,无关乎色彩与悲喜。

与一座城市的交集,贯穿着几代人起伏不同的人生,酸甜苦辣,悲喜交织。虽兜兜转转,坎坷崎岖,但毕竟还是回到了想有的样子,残垣废墟盛开耀眼的花朵,含笑的春天,过上了向往已久的暖意时光。

想起一句名言“人是时代的产物,又会被时代洪流裹挟着向前”。虽不知谁说的,但深以为然。一家四代与一个城市的情缘,兴许就是最好的注解与诠释。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 | 李玉友

审核 | 朱代军  终审 | 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