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让城市会思考有温度 | 德州城市大脑推出舒心就医、数字防疫、智慧创城等场景服务

日前,在第一届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大赛中,德州城市大脑舒心就医、数字防疫、智慧创城应用场景分获大赛一二三等奖。其中,舒心就医、数字防疫应用场景入选《2021年中国新型智慧城市百佳案例》。这些是德州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交出的成绩单。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时指出,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我市扎实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2021年11月13日,德州城市大脑相关场景上线启用,包括义务教育阶段上学“零跑腿”在内,已推出的四大场景全部为数字化改革新模式,标志着一场城市治理理念、治理方式变革在我市悄然发生。

先看病后付费

就医更舒心

挂号、检查、化验、取药环节反复支付,医保报销排队往返……这些烦恼让患者的就医体验大打折扣。

自2021年11月23日起,在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就医,患者没有了上述烦恼。这缘于德州城市大脑推出的“先看病、后付费”舒心就医应用场景。在这一场景下,百姓就医“一路无阻”,就诊时长由原来的平均3小时缩短至45分钟。这是在德州城市大脑“思考”下,各部门数据实时协同成就的高效率。

据介绍,城市大脑是城市级数字平台,如果把各部门单位比喻成人的手脚,那城市大脑要做的就是指挥协调,实现“肢体”高效协同。

在德州市一体化指挥平台暨城市大脑指挥中心的大屏上,数据滚动、图表节点闪烁、网点密集。打开舒心就医应用场景,记者看到一张密实的数据网。

信用就医签约人数、当日服务人数,信用指数、付费指数、各院履约金额等相关数据实时呈现在城市大脑可视屏上。这需要信用数据、医疗数据、医保数据、结算数据等实时协同。

为提升群众就医体验,市大数据局坚持问题导向,树立靶向思维,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部门单位数据实时协同,进一步融合了医保结算体系、医疗就诊体系、社会信用体系,加强数据跨部门、跨层级应用共享交换,重塑了医疗就诊流程、医疗服务模式。

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信息科主任张敬波介绍,患者在“智慧德州”APP或“德州医疗”微信公众号签约舒心就医后,系统即依据个人信用给予600元至1000元的就医领域授信额度,患者就诊中不用支付任何费用,就诊结束后72小时内,系统自动核对就诊账单,直接报销医保覆盖部分,群众只需要支付自费部分,交费报销环节都在线上完成。由此,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医保报销零跑腿。

目前,城市大脑“先看病、后付费”舒心就医应用场景已在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宁津县人民医院两家医院先行试点。下一步,市大数据局将根据试点运行情况,优化提升平台建设水平,融入更多信息化建设成果,逐步打造日趋完善的舒心就医应用场景,并按照计划联合卫健、医保等部门逐步扩大覆盖医院和服务人群,让更多市民享受到善感知、有温度的新型智慧城市生活服务。

精准算法助力

防疫创城更精细

城市大脑调动数据“思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同时,在疫情防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方面,同样显现出强大能力。

以“战时管用、平时好用”为总要求,市大数据局用好数字技术和大数据应用两个手段,接入疾控、卫健、冷链、人口、交通等相关数据,构建起城市大脑数字防疫一体化平台。

2021年10月30日,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张某从高铁德州东站下车后,一路到达庆云县。依托手机信令数据,利用路径算法, (下转2版)

(上接1版)城市大脑仅用时30分钟,就绘制出张某行动轨迹,并确定了各路径上点的停留时间,相关部门据此进行流调溯源,寻找次密接人员,极大程度提高了流调的准确率,增强了疫情防控的快速反应能力。

“利用大数据资源优势,结合路网匹配算法,我们就能够快速计算出风险人员的行动轨迹。”市大数据局副局长张兵介绍。依托城市大脑数字防疫一体化平台,抓好防控人和物两个关键,平时常态分析研判高风险来德人员和物资,战时找三类人员,即风险人员行动轨迹、密接人群、全员核酸检测中的遗漏人员,从而在疫情防控领域实现“一屏管全市”。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点多面广。靠人力,难免顾此失彼。有了视频“网格员”,创城工作才能有的放矢。

上月12日20点01分45秒,城市大脑“智慧创城”应用场景出现了一张共享违停的图片,并配有文字“大学路与德兴路交叉口向东300米路南,共享单车乱停放”。该信息被实时推送至数字城管平台,网格员张伟现场处理后,数字城管系统发送指令,城市大脑对该点位进行AI分析,进行消项。从发现问题到处置解决,城市大脑的大屏幕上,这一过程一目了然。

城市大脑“智慧创城”应用场景是我市打造的另一个特色应用场景。市大数据局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紧密结合起来,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视频AI分析等技术,将线上技术与线下力量深入融合,会同市城管局、市12345市民热线共同打造“智慧创城”应用场景。针对街面秩序、市容环境、宣传广告、市容环境管理、园林绿化设施、公用设施等6大领域,布置视频AI算法,识别不文明现象,不但实现了创城24小时不下线,也优化了网格员配置。

“今日实地测评指数分值最低区间在19点钟。全天发现不文明事件393件,其中市容环境事件170件,占全部事件总数43.26%。道路不洁数量30、暴露垃圾数量26……”上月14日,一份详细的报告呈现在市创城指挥部相关负责人案上。这是此前一天我市文明创城“体检”报告。这样的报告,每天会推送一次。

“系统对大量事件数据进行线上动态收集,按规则分析计算得出一个测评指数,最后形成动态报告并提出建议。对于创城来说,城市大脑既要监督好,更要参谋好。”市大数据与智慧城市建设中心主任马瑞良介绍。

民意为先

推出更多惠民应用场景

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数据是新生产资料、算法是新生产力。以城市大脑上线启用为标志,2021年成为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元年。下一步,我市将推出更多惠民应用场景。事实上,已推出的应用场景也是民意为先的成果。

2021年年初,我市开展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暨大数据创新应用“问需于民”专项活动,收集线上问卷近10万份,线下问卷3万余份,通过梳理发现群众在就医、教育、交通等领域的针对性难点、痛点,这才推出舒心就医、义务教育阶段上学“零跑腿”、数字防疫、智慧创城、数智社区等一系列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市大数据局党组书记于喆表示:“智慧不智慧,群众说了算。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为出发点、落脚点。下一步,会持续性开展‘问需于民’活动,更新需求清单。”

城市大脑建设没有完成时,功能随需至善。我市将持续加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力度,打造统一的城市运营指挥中心,把市民最希望、社会治理最迫切的应用场景做好,给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打造会思考、善感知、有温度、有活力的城市。

“建设的最大难点并不是技术,而是各部门理念思路的转变,要拿出‘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勇气。从更深层次来看,城市大脑将以技术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倒逼服务型政府建设,实现人们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市政协副主席、市大数据局局长陈晓强如是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邓静 编辑|高红岩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