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城区落实“三三”工作法 推进基层政务服务快办易办好办

德州新闻网讯 我区依托基层党群服务中心,按照“六有一能”标准全面打造全区80个农村便民服务站,破解“用人难”,实现“门口办”,提升“幸福感”,着力提升基层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

推出“三种模式”打破“用人难”瓶颈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为解决困扰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便民服务站办事人员不足、办事效率不高、业务不熟悉的“老大难”问题,推出三种模式,在“用人难”方面率先破题。

一点发力,多点开花。针对人口规模、地域面积较小,便民服务站点设置较少的乡镇,探索实施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与社区便民服务站一体化管理模式。各乡镇政府明确责任领导,具体负责下放乡镇和社区便民服务站业务的办理和人员的轮值工作。在人员方面,统一安排专人到社区便民服务站坐班值守,开展便民服务工作;在业务方面,不断规范事项责任主体服务运行流程,完善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做到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人员统筹兼顾,实现“一点发力,多点开花”。

一体两翼、双轨并行。针对管区工作扎实,管区工作人员较多的乡镇,探索实施管区与社区便民服务站一体化模式,实现办公、业务、人员“三位一体”。将管区办公地设置在党群服务中心,管区书记兼任便民服务站站长,工作人员由站长根据工作任务统一调配,在便民服务站坐班办公,开展便民服务,实现了管区工作与便民服务站“两套班子一套人”,做到了管区工作与政务服务工作“一肩挑、两不误、同促进”。让党群服务中心既做行政管理的“中转站”,又做便民服务的“始发车”。

一站服务,多员联动。针对地域面积广、辖区人口多、社区站点多的乡镇,探索实施村“两委”与社区便民服务站一体化模式,以便民服务站辐射的村庄为单位,充分发挥村“两委”主动性。由每个村庄选派年轻干部轮流至社区服务站坐班值守,开展便民服务工作,既节省了行政成本,减少了人员流动性,又方便了基层群众,达到“一站服务、多员联动”的效果。

做到“三个清楚”满足“家门口”办事

清楚办什么事。坚持“简化、便民、合理、清晰”原则,集中组织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梳理,精简要素、优化流程,形成规范统一、直观易懂的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清单,下放个体工商户、食品经营许可、社保医保等205项政务服务事项到乡镇便民服务中心,135项政务服务事项到社区便民服务站。全区统一制作下放事项公示榜,让群众清楚知道在家门口能办理什么事。

清楚怎么办事。全面梳理办事服务指南与事项政策文件,为基层服务人员编制零基础模板和教材,通过常态化开展基层服务人员培训、业务交流等方式,不断提升基层人员服务能力和水平,做到事项下放后“扶上马,送一程”,让基层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怎么办事”,确保乡镇、社区对下放的事项能接得住、办得了,办得好。

清楚怎么好办事。依托村“两委”成员、网格员、综治员、计生员和协理员建立村级便民服务帮办代办队伍,为办事群众提供政务服务事项的“跑腿业务”。同时组建“党员便民服务队”壮大帮办代办队伍,为群众提供直达家门口的信息采集、材料整理、提交申请等“一条龙”帮办服务,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严把“三个关口”促进“满意度”提升

严把督导检查关口,保证规范运行。将基层窗口业务开展情况、重点改革事项推进情况、人员服务情况纳入对乡镇(街道)年度考核。通过电话回访、抽查业务档案、案卷互评、聘请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基层窗口业务办理情况和行为规范进行督查,了解群众真实诉求,深入查找问题和短板,及时“对症下药”,以督促改、以改促进,从而不断提升业务办理规范化、标准化。

严把挂包服务关口,升级服务水平。区直部门单位明确专人与各乡镇建立固定的联系机制,及时解决基层政务服务人员在业务办理中遇到的问题;乡镇便民服务中心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工作人员实行包站点指导,定期到所包站点开展业务指导和培训,确保最新的便民服务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严把制度建设关口,提升服务质量。推行礼仪化微笑接待服务,落实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等制度,使窗口受理规范服务常态化;在办事窗口摆放岗位信息牌,设置了专门的“找碴吐槽”窗口,制定了投诉处理工作机制,为群众搭建起反映问题的平台、表达诉求的通道;落实延时服务、预约服务、“居家办”等便民服务制度,促进服务质量提升,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