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手记之德州经开区:“双轮驱动”,激活发展主引擎

“双轮驱动”,激活发展主引擎

——2021下半年观摩记者手记·经开篇

作为德州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承担着促经济发展的最大压力——招商引资、企业培植“双轮驱动”,这里一个“轮子”也不能少。

一年时间过去,凭借经开区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全区成绩喜人:主要指标好于预期、好于全市平均水平,在2021年度市对县市区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有关指标中期评估中排名全市首位,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6.7亿元、同比增长10.7%,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73亿元、同比增长14.09%、税收占比90.88%。产业方面,2021年,该区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省“十强产业”五大工业领域产业,实现增加值54.2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68.5%,同比增长20%。

成绩从何而来?一方面,该区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做大增量。有研艾斯、国家北方应急示范区、沪江建筑等一批优质项目加快建设,新获批专项债券资金额度20.72亿元、全市最高。另一方面,大抓企业、抓大企业,做优存量。威讯电子预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0亿元,德州扒鸡集团获批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联合石油创业板上市申请已获审议通过,开发区被评为全省上市公司孵化聚集区试点,全年纳税过亿元、5000万元、1000万元企业分别比上年增加3家、4家、24家。

成绩的背后,是当地全力推进招商引资的结果。招商引资是开发区的生命线。去年以来,该区抢抓机遇,聚焦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围绕提升主导产业集聚度,深入实施编制一个规划、制定一套政策、建设一批园区“三个一”行动,发挥专业招商部门、区属国企、企业家“三支队伍”作用,瞄准央企、国企、双“500强”企业,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园区招商,实行重大项目挂图作战,优化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机制,29个项目成功签约、50个项目落地开工、52个项目加快建设、22个项目积极洽谈,形成了“签约落地一批、开工建设一批、投产达效一批、谋划储备一批”的重大项目滚动发展格局。


企业培植同样如此,该区把现有企业培植作为推动主导产业“三三倍增”的重要抓手,连续举办6期精英企业家赋能培训班、规上企业大讲堂,压实产业链长制,对重点企业“一企一策”培植、“一对一”服务。威讯电子预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0亿元,目前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家,省级瞪羚企业8家,20家企业入选全市双“50强”,数量均居全市第一。同时,德石股份将于1月17日举行上市挂牌仪式,山东德州扒鸡股份有限公司争取年底主板上市。参照现有发展势头,该区力争3至5年时间,景津等3家企业突破百亿级,山东德州扒鸡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迈进50亿级,挺起开发区先进制造业“脊梁”。

“双轮”全速驱动的背后,离不开当地在优化环境方面的持续努力:抓发展,既靠项目、靠政策,更靠优化环境。开发区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的理念,坚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组建企业家交流中心,设立出口退税业务资金池,深化“标准地”改革,在攻坚化解28家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基础上担当作为。同时,当地积极搭建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全省首创“互助式纾困基金+应急转贷个资金”模式,为5家企业提供规模1.75亿元的供应链金融服务。58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完成全市首家项目“标准地”出让,颁出全市新业态执照、社区办照、承接省级下放行政事项3张“首证”,树起了优化营商环境、建立亲清政商关系的鲜明旗帜。

优良的营商环境,来自开发区完善的服务机制,更来自全区干部的过硬作风、优质服务。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全面提升开发区能级和水平,离不开全区上下狠抓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和事争一流的奋斗姿态,把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和市委提出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借鉴德州经济开发区的全盘经验,各县市区不仅要学习借鉴开发区的体制机制,更应学习开发区干部身上“敢为人先”的精气神。只有全市上下都保持这种精神,保持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和事争一流的奋斗姿态,就一定能为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提供更有力支撑。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王贺 王志伟 编辑|高红岩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