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探索“以老助老”志愿服务新路径,“银发力量”让夕阳更美

1月14日早上8点,德城区新湖街道林苑小区物业经理韩再军和居民宋杰、毕言凤,身着红马甲如约来到小区楼下,对照手中名单,查看33户独居高龄老人是否都拉开了家中的窗帘。

经过20多分钟的查看,每一户窗帘都拉开了,他们才安心。此时,寒风吹得他们鼻头发红、手指僵硬。殊不知,韩再军3人也都超过了60岁。“我们身体还算硬朗,想为社区高龄老人做点事。”韩再军说。

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市60岁以上人口超116万人,比重达20.73%。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低龄老人帮扶作用,我市多个社区正探索“以老助老”志愿服务新路径,提升老人幸福感。

拉开窗帘看见关爱

林苑小区独居老人较多,70岁以上的有近40户,占小区总住户的46%。

“以前小区里有一位独居老人,患有疾病,我平时会特别留意。有一次,她几天没露面,我打了许多通电话才联系到她的家属,知道是被接走治病了,悬着的心才放下。”韩再军说,这件事让他意识到,独居老人尤其是高龄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不安全性,想为他们做点事儿。

居民中不乏“热心肠”。65岁的宋杰、68岁的毕言凤,平时常与韩再军聚在一起聊天,知道他的想法后,双手赞成。“别看我60多岁了,但与八九十岁的老人比,我们还很年轻,有能力、也愿意去帮助他们。”毕言凤说。

去年11月份,通过信息搜集和走访调研,他们选定了33户年龄偏大、行动力差、体弱多病的老人作为服务对象,并约定:每天早晨,窗帘如果拉开,表明老人起居正常,如果没拉开,他们便立即前往老人家中查看。

“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拉开窗帘,让志愿者知道我很好。”81岁的居民李同远说,“每天有人惦记着,我感觉心里很温暖。”

“窗帘行动”看似微小,却很暖心,在不打扰老人正常生活的前提下,给予了关爱。“今后,我们会继续在更多小区开展‘窗帘行动’,把关爱老人做到实处。”新湖街道青龙桥社区党委书记孙国云说。

一针一线缝满真情

腊八节那天,家住德城区丰华社区的冯焕芝收到了一床新被子。被子由社区乐缝创意坊的志愿者手工缝制而成,又厚又软。

“我以前也是创意坊的一员,现在腿脚行动不便,倒成他们的服务对象了。”今年81岁的冯焕芝说,平时孩子上班忙,白天自己在家有些烦闷,好在志愿者常到家里来坐坐,陪她聊天解闷。

乐缝创意坊成员有35名,全是老年人,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的也有64岁。“我们主要为社区内的空巢、失独、残疾以及家庭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乐缝创意坊党支部书记潘玉梅介绍,最早是缝坐垫、被褥等,后来根据居民需求,还开展了连心缝补、畅心聊天、暖心洗衣、悦心理发、舒心理疗、爱心帮扶六大便民服务。

在禹城市市中街道鬲津社区也有一支善于缝缝补补的志愿服务队,成员三分之一为老年人。空闲时间,他们利用旧衣物、布料缝制鞋垫,送给辖区有需求的老年人。“年纪大了血液循环不好,特别是冬天容易脚凉,希望小小的鞋垫能让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和社区的关爱。”今年62岁的志愿者刘桂英说。

“剪”去心里烦恼

1月15日,齐河县绿城小区“红齐剪吧”工作室,志愿者赵立地一手拿推子、一手拿梳子为居民理发。

去年夏天,小区成立了“红齐剪吧”,有理发手艺的赵立地被朋友推荐来当志愿者,听说是为小区的老年人服务,爽快地答应了。“能自己来的老人就在工作室剪,行动不方便的,我就上门服务。”他边干边说。

今年60岁的赵立地正式步入老年人行列,但他不服老,“小区党支部副书记王晓军67岁了,还天天为大伙儿处理各种事务,我得向他看齐。”

除了“引路人”作表率,大伙儿的反应也让赵立地越干越带劲儿。“小区10号楼有位94岁的老人患有小脑萎缩,约了上周理发,天不好,我依然准点到了,她的家人再三向我表示感谢。”他说,帮助老人高兴,得到认可更高兴。

据统计,目前全市以老年人为主体的志愿服务团体达300多支,他们为构建和谐幸福社区贡献了“银发力量”和“银龄智慧”。

“‘以老助老’让一些低龄老人实现老有所为,让需要帮助的高龄老人实现老有所依。”市委老干部局组织教育科科长张敏表示,今后,将继续推广助老志愿服务项目,形成一代帮一代、低龄扶高龄的互助养老良性循环。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记者|石秀秀 通讯员|徐杰
审核|王秀青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