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数字经济新引擎 | ——聚焦市委经济工作会议⑩

数字经济是换道超车、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在数字经济上求突破,并就相关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抢抓机遇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我市积极建设数字基础设施,着力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发展步入快车道。

去年,我省首次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速及占GDP比重提高幅度列入全省综合考核。统计显示,去年前三季度,我市两项指标分别为37.06%、13.51%,综合得分居全省第6位。

一方面,我市工业门类齐全,可以做的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较多。另一方面,因为多数企业处于产业链下游,配套企业居多。在核心企业高度数字化的倒逼下,下游企业不实施数字化转型,便会被淘汰。企业切身体会到转型的必要性、重要性。以禹王集团为例,因为给国际粮油巨头供应高品质食品原料和配料,其在系统、沟通方式等方面,都需要数字化转型。3年前,禹王集团开始布局物联网系统,打造大豆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目前,所有大豆蛋白核心设备均实现数据采集和自动控制,每天可收集近50亿个生产数据,为实现大豆“吃干榨净”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市工信局工业互联网科科长赵俊杰表示,德州数字经济发展有巨大提升空间,我们可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通过借鉴数字经济发达地区经验,引进先进的方法、技术和人才,学习先进的制度、理念,更好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去年底,我市出台《德州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规划》,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带动产业升级的重大机遇,促进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发展,以产业数字化带动数字产业化,加速德州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

强化保障  加快“智改数转”进程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全面落实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新增上云企业500家,打造10个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标杆企业、10个数字典型应用场景、数字众创10强。

对此,赵俊杰表示,实现上述目标,市工信局将做好政策支持保障、宣传培训等工作,加快企业“智改数转”进程。

政策支持保障方面,去年底,《德州市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若干意见》出台,这是对原来《德州市支持新型工业化强市20条意见》的补充、优化、提升,有针对性地支持先进制造业。其中涉及工业互联网的相关内容,将原来运行实践证明不适应的、相关政策不再执行的予以删除,及时补充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奖励、企业智能化改造诊断补贴等。

《德州市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若干意见》为企业提供真金白银的支持,如企业诊断奖励。面对“智改数转”,很多企业能力不足不会转,为此,意见明确每年选择20余家企业,由政府出资为企业诊断,助力企业形成“智改数转”项目;园区方面,对获评省级工业互联网园区、省级数字经济园区的,市级会有配套奖励;支持软件企业做大做强、提档升级;对首版次软件,政府给予投保补贴,降低软件市场推广风险。

加强宣传培训。自今年1月起,市工信局分行业、分片区、分类型召开数字化转型现场会,引导企业对标行业标杆,确保实施智能化改造学有所依。

引育并重  打造区域竞争优势

新基建建设,将为数字产业化打基础、作支撑。就新基建,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突出抓好工业互联网应用”“加快鲁北大数据中心建设进度”。未来,依托大数据中心,我市将加大大数据标注、清洗、分析等相关企业招引,支撑工业大数据发展。

当前,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初具规模。美国威讯、有研半导体、越海科技、英望科技等一批优质企业和项目相继落地德州,京鲁数谷等一批数字经济园区产业聚集度不断增强。此外,核心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不断完善。

但总体看,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比不高。从行业分布来看,数字产业较为传统;从市场主体来看,数字经济企业数量少,以中小企业为主,多处于产业链低端,在市场中叫得响的品牌不足。

如何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赵俊杰表示,要以我市 “智改数转”市场资源为牵引,招引数字企业。吸引国内知名智能制造服务商与本地平台企业合作成立公司,支持本地服务商与国内知名装备供应商、软件开发商组成联合体优先承接本地“智改数转”项目,推进智能制造装备、核心软件、工业互联网的集成应用,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 |  邓静  董天力 编辑 | 高玉梁

审核 | 冯光华  终审 | 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