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届德州市纪委一体推进“三不” | 标本兼治 深化反腐败斗争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仅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还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自我革命的内在要求。

五年来,我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刻把握不敢、不能、不想的内在联系,把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结合起来,把一体推进“三不”要求落实到正风肃纪反腐各项工作,做到同频共振、同向发力,不断标本兼治统筹提升治理腐败效能,呈现出思想认识不断提高、制度建设成果迭出、治理成效愈加凸显的良好发展态势。

坚持严的主基调

放大“不敢腐”的震慑

今年1月2日,市纪委监委网站发布信息:市公安局正县级干部、原市人民警察训练学校党总支书记李志勇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公职。这则信息一经公布,便引发热议。

“三不”一体推进,不敢腐是前提。近年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强化不敢腐的震慑,严格执纪执法,提高腐败成本,让党员干部从害怕被查处的“不敢”走向敬畏党和人民、敬畏党纪国法的“不敢”,为不能腐、不想腐创设条件。

“零容忍”正风肃纪反腐。始终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决整治侵害群众利益问题,深入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查享乐奢靡问题,驰而不息纠治“四风”。着力推动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统筹衔接,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对党的十八大以后不收敛不收手,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后仍不知止、胆大妄为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实现监督职责的再强化、监督力量的再融合、监督效果的再提升。自2018年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立案审查调查18869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8327人,留置265人,移送检察机关337人。

积极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把纪律挺在前面,强化日常“严”的氛围,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其中咬耳扯袖、红脸出汗“第一种形态”占比显著提升,实现了由“惩治极少数”向“管住大多数”拓展。

及时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典型案例的同时,督促被巡察单位及重大违纪违法案件、严重“四风”问题发生地区、部门党委(党组),认真对照检查,深刻剖析反思,并积极运用政策感召、人文关怀和纪法震慑,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在高压反腐强大震慑和宽严相济政策感召下,一批“问题”干部幡然醒悟。五年来,全市共有374名违纪违法党员干部、公职人员主动到纪检监察机关交代问题,不敢腐氛围持续浓厚。

强化制约监督

增强“不能腐”的约束

“个别学校党组织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到位,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监督制约乏力,部分教职工纪法意识淡薄……”2021年6月,市纪委监委根据问题线索办理情况,向市教育和体育局发出关于治理部分教职工收受校外培训机构贿赂问题的监察建议。

“收到监察建议书后,我局制定了《关于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艺术、体育培训领域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艺术、体育培训领域问题专项治理,成立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严格开展排查,加强长效整治。”市教育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在查摆整治的同时,举一反三,通过建章立制、规范运行等措施,推动问题彻底整改。

不能腐,是不敢腐、不想腐的制度保障,是一体推进“三不”的关键。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坚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找准关键点、找到要害处,通过改革和治理创新压缩腐败现象生存土壤,消除权力监督真空地带,压减权力行使任性空间,扎牢不能腐的制度之笼,让意欲腐败者无机可乘。

市纪委监委制定《纪检监察建议书使用规范(试行)》,将在监督检查、审查调查中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单位制发纪律检查建议书或监察建议书,督促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并对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监督,有效提升监督震慑力。仅2020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739份,就养老保险、医疗保障、教育等多个行业领域问题向职能部门提出了治理建议,并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了监督。

市纪委监委坚持把办案、整改、治理贯通起来,着力推动解决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制定《关于深化以案促改工作的若干规定》,坚持“一案两报告”,同步剖析违纪违法问题根源。案前提前谋划以案促改工作,案时深入磋商研究案发原因,案后及时组织“复盘”,对监督执纪、审查调查中发现的典型问题,抓住“改”字做实“后半篇文章”。

以某县县委原书记马某某案为例,针对案件暴露出的问题,市纪委监委细化24项具体措施,突出对“关键少数”的监督,推动监督制度转化为治理效能。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就“一把手”教育管理和监督、党员干部经商办企业、在企业投资入股等问题进行全面整改,着力破解“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难题。

筑牢思想堤坝

形成“不想腐”的自觉

2021年4月,市纪委监委利用禹城市十里望回族镇原党委书记訾某某案,在全市开展线上警示教育活动,组织全市各镇街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等680人现场旁听庭审,进一步放大警示、震慑和教育作用。

开展线上警示教育,组织同级别、同类型党员干部旁听庭审,是市纪检监察机关提高警示教育精准度的一个重要举措。“将庭审现场变为警示课堂,零距离感受违法犯罪的危害,让警示教育触及党员干部灵魂,进一步筑牢拒腐防变思想堤坝。”市纪委监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警示教育是连接“不敢”与“不想”的重要纽带。市纪委监委印发《关于建立警示教育体系的意见》,增强警示教育系统性和针对性,将立案审查调查、党纪政务处分宣布与警示教育同步开展,推动以案示警、以案为戒、以案促改。加大同级同类干部警示教育力度,从自办案件中选取典型案例,通过编印警示教育读本,摄制警示教育片,开展旁听庭审等方式,广泛开展警示教育,达到“查办一案、警示一批、教育一片”的效果。深化市廉政教育展馆建设,打造集廉政文化教育、警示教育为一体的廉政教育平台。

在做好反面警示教育的同时,积极做好正面引导。比如:将关鲁同志作为重大先进典型,先后在省、市、县三级举办关鲁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5场次,有关视频资料作为全市党史学习教育素材,达到了典型引领的良好教育效果。

不想腐,是不敢腐、不能腐的思想防线,是一体推进“三不”的根本,扭住这个根本,离不开廉洁文化的涵养。市纪委监委坚持“一县一精品”,上下联动深入挖掘德州历史上的廉洁思想、廉洁故事、廉洁家风,打造了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廉洁文化教育资源。

做好教育引导、文化熏陶的同时,市纪委监委立足教育挽救、深化标本兼治,广泛组织开展教育回访工作。制定《对受处分人员进行回访的实施办法》,通过面对面、电话或信函等方式对受处分党员干部教育回访,帮助其认识错误、汲取教训,勉励其消除顾虑、调整心态、积极作为。据统计,2020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先后对1220名受处分人员开展了教育回访,让他们重新找回初心使命、解除思想包袱、重燃干事激情。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王德鹏  编辑|秦超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