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德州两会热点聚焦① | 九个方面持续发力 聚心聚力争一流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根据市第十六次党代会总体部署,今后五年,我市按照推动 “三量齐升”的要求,着力探索 “四条实现路径”,全力实现“五个走在前”,推动 “七城同创”,奋力在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发展、打造区域性人才高地、康养业发展、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生态文明建设、平安建设上争上游。

实现党代会上定下的蓝图和目标,我市找准了切入点和着力点,重点在九个方面持续发力:持续发力塑优现代产业体系、持续发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发力融入服务重大战略、持续发力放大区位优势、持续发力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发力加快城镇建设、持续发力优化发展生态、持续发力促进文化繁荣、持续发力推动共同富裕,使我市全面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路径更加清晰。


奇鲁新能源汽车生产线

精准发力 持续用力——
着力九个方面助力高质量发展

抓发展,谋跨越,找准突破口至关重要。

2月25日,市政协委员、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时圣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九个持续发力,通盘考虑了我市面临的机遇、优势和潜力,既遵循规律、实事求是,又积极进取、提振信心;既有激励人心的宏观擘画,又有提纲挈领的精准对焦,体现了我市推进德州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他进一步解释说,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更加精准地贯彻新发展理念,依靠务实有效的举措来推动。

九个持续发力增干劲。九个持续发力的领域,是德州有比较优势的领域,有基础,有底气,进一步增强用好比较优势,持续发力,增强了干劲,有利于在服务融入新格局上走在前。报告提出了九个持续发力的具体推进路径,包括要聚焦七大制造产业,有效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战略先导产业引爆跨越;全面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50%以上,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倍增;全力服务黄河国家战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建设“一区四基地”;实现“县县双高速”,构建“四纵五横”铁路网、“七纵五横”高速公路网;统筹推进“五个振兴”,扛起“三面旗”,争当“先行区”,书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篇章;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体现了对党代会会议精神的落实落细,以及推动德州高质量发展的强烈的责任担当。

九个持续发力映初心。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报告提出,实施中等收入群体五年倍增和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行动计划,夯实增收共同富裕;聚焦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优化中心城区、城乡学校布局,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高水平创建区域医疗中心;聚焦“一老一小一弱”,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基本社会服务平台,打造社会大救助体系升级版……一件件老百姓最关切的民生小事,在一项项富民惠民新举措中体现。

持续发力塑优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培育更强制造 贡献更多“智造”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持续发力塑优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更强“德州制造”。

我市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上取得不少成果。我市通过加快推进新兴工业化强市步伐,工业实体经济发展速度质量显著提升。在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基础上,在高端化工、高端装备、电子信息及新材料、生物医药、体育器械、轻工纺织等七大制造产业具备一定优势。我市工业门类齐全,产业特色鲜明。联合国产业分类的41个工业大类中,德州拥有33个工业大类,具有在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上走在前的先决条件。

这离不开我市下的大力气:坚定不移壮大工业实体经济,把先进制造业作为核心选项、头号工程,着眼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补足新兴产业链条,锻造传统产业新优势,以强势产业崛起带动整体壮大提升。

眼下,我市工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把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需要从哪些方面突破?在市人大代表、市发改委主任王大山看来,“541”产业体系、“三三倍增”行动计划、骨干企业领航行动,既是工作重点,也是德州以先进制造业立市强市的鲜明标志。

“我们要强化项目带动,切实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围绕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滚动实施‘四个一批’,加快推进省重大、省重点、市重点、挂图作战等项目建设进度,抓好招商引资项目。需要明晰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服务化发展导向,建设一批支撑性强带动力好的工业项目,培育一批在行业内占据主导地位的领军企业,打造一批在产业发展中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王大山说。

而报告中提及的,持续发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贡献更多“德州元素”,则对科技创新表达了足够的重视。

科技创新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市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顶格部署、顶格推进,成立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统筹指导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印发《德州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及4个配套政策文件。

2021年我市重大创新实现提质升级,省级技术创新中心达到4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达到16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3家,增长35%;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730家,增长53%;新增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3家、新增4家院士工作站、创新组建企业研究生工作站50家,全年新增外国专家人才58人,新引进大学生26875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数量较上年实现倍增。

通过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千项技改”“千企提升”,建设区域科技创新高地。我市抢抓“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战略机遇,以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应统筹推进高等教育融入区域创新体系、职业教育与区域协调发展。支持德州学院、山东华宇工学院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重点支持大力发展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现代产业急需紧缺学科专业。”市政协委员、山东华宇工学院校长梁玉国说,充分发挥教育、科技和人才作用,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加快推进集群上网、企业上云、园区上线。

持续发力融入服务、放大区位优势、加快城镇建设——
争取更大机遇、建设更高节点、探索更优路径

当前,多重国家、省重大战略在德州叠加,我市迎来难得的发展黄金期和政策红利期。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建设“一区四基地”,争取建设德州至雄安新区快速通道。全力服务黄河国家战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济南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黄河流域(山东)现代农业科学城,举全市之力建设天衢新区。

对此,市人大代表,德州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震秀表示,作为天衢新区建设主战场、主阵地,必须责无旁贷、冲锋在前,当好“五个表率”:一是做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表率。二是做科技创新的表率。三是做改革开放的表率。四是做社会治理的表率。五是做产城融合、建设年轻人喜欢的城市的表率。

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持续发力放大区位优势,建设更高“德州节点”。市政协委员,乐陵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苏文峰表示,昔日的德州,被誉为“九达天衢”“神京门户”;如今的德州,正在全面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之路上提速奔跑,更需要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打造双向开放大通道,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由“流”到“聚”的转变,再造现代版“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他此次带来的是《关于支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实现“宁乐庆一体化”发展》的提案。

市政协委员、山东双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陵城分公司总经理孔令辉较为关注“持续发力加快城镇建设,探索更优德州路径”,这一部分提及按照“东靠新区引领、西靠运河引爆、德陵一体发展”的思路,全面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在此次两会上,包括他在内的陵城区22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陵城区全面融入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格局》的建议,希望陵城融入中心城区一体发展能够提速。

持续发力乡村振兴、优化发展生态——
打造更佳示范 彰显更美印象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发力推进乡村振兴,打造更佳“德州示范”。建成全国首个“吨半粮”示范区,推动马铃薯育种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去年,德州粮食总产再创历史新高,实现“十八连丰”。粮食连年高位增产,缘于我市落实党政同责、加大政策支持、抓紧关键环节,形成了一套粮食高产稳产的成功经验。

市政协委员、市农业农村局副处级干部韩立军说:“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作为农业大市,我们必须扛牢粮食安全大旗,推动农业提质增效。面对土地等资源趋紧的实际,提高粮食产量,要向单产要效益,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关键,建设高产创建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区、展示区,大力推广控肥、控药、控水等节本增效技术,不断提高耕地地力等级及肥力水平,实现粮食生产由‘高产创建’向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优化升级。”

作为来自企业的人大代表,德州联合石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程贵华更关注持续发力优化发展生态,彰显更美“德州印象”。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建设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打造“亲”“清”政商关系,叫响“德商”品牌。

程贵华深有感触:“德州的营商环境不断提升,对企业家的重视度不断提高,政府部门主动‘进解促’,帮企业解难题,行政审批实行店小二服务,在经开区,政府买单,企业家培训,尤其是在德州市优秀企业家表彰暨创优营商环境大会上,表彰优秀企业家,并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大张旗鼓支持企业家创新创业,旗帜鲜明关心关爱企业家奋斗成长,帮助他们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为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再立新功。”

这些举措,给包括他在内的企业家吃下定心丸、打下强心剂,企业家在德州有很强的归属感。程贵华希望,这种“亲”“清”的政商关系,进一步优化,尊重企业家的氛围更加浓厚。

持续发力促进文化繁荣、推动共同富裕——
讲好更响故事 提升更暖幸福

“持续发力促进文化繁荣,讲好更响‘德州故事’。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打响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德州品牌,打造千年运河古貌原真城市,擦亮‘大德之州、好运之河’城市新名片。”政府工作报告对运河文化着墨不少。

围绕大运河保护开发,多个委员提交了提案。德州市政协委员、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王德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以来德州大运河保护传承力度持续推进,特别是确定了“东靠新区引领,西靠运河引爆”战略,大运河保护传承力度突飞猛进,今年他带来的建议是关于设立大运河标志性景观建筑。为更好彰显德州运河特色,讲好德州运河故事,建议以雁塔和振河阁两座历史建筑为原型,设立德州大运河标志性景观建筑。

此次两会,市政协委员、德州奥德曼葡萄酒庄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兴水带来了《抓住大运河保护利用的契机做好德州“三河”旅游文章》的建议。政协委员、德城区文联主席王太勇提交了《打造大运河诗书生态碑廊》的提案,建议适时建设大运河诗书生态碑廊,打造德州文化地标和城市名片。

“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的,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市政协委员、德州英翔视光眼镜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成河表示,无论是实施中等收入群体五年倍增和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行动计划,还是聚焦“一老一小一弱”,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基本社会服务平台,亦或是打造社会大救助体系升级版,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德州、法治德州,都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短评

为“九个方面持续发力”点赞

□杨德林

两会时间,历来都是民情、民意的汇集点,政府工作报告提到,通过九个方面持续发力建设更强、更多、更大、更高、更佳、更优、更美、更响、更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德州,让人眼前为之一亮,精神倍受鼓舞,干劲冲天。

美好的生活不是想出来的、等出来的,更不是盼出来的,要靠实干、苦干、巧干,一届接着一届地干,实现一个目标后接续向更高目标迈进。“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如何干、怎样干,九个方面持续发力明示了着力点、发力点,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发展目标,体现了鲜明的以重点工作突破带动全面工作提升的工作思路,更加注重实体经济、现代产业、科技创新、生态发展、城乡统筹,努力走出一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适合自身特点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春天是一个万物勃发的季节。 九个持续发力吹响了德州进军高质量发展的号角,新目标、新路径、新期待,更要有新作为。让我们把开新局的精气神鼓荡得更加高涨,干事创业的氛围营造得更加浓厚,共同行动起来,把德州建设得更加美好!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杨德林 王志强 张明昭 编辑|李艺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