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马玉凤:怀念我的奶奶

怀念我的奶奶

□马玉凤

清明节到了,我对奶奶的思念之情愈发浓烈,她老人家的点点滴滴,时时萦绕心头,每每想起,忍不住热泪盈眶。

1949年,奶奶带着我六岁的爸爸和两岁叔叔,从东北的海拉尔市回到山东老家。回来两个月,叔叔就因为水土不服夭折了。

奶奶一个人带着我年幼的爸爸,靠着耕种政府分给的五亩薄田,辛苦度日,其中的艰难困苦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我奶奶坚持供我爸爸读书,使我爸爸成为一名优秀的乡村教师。

父母结婚后,有了我们姐弟六个。奶奶更是把全部的心血,投入到培养、教育孙子、孙女上。那时候,我爸爸妈妈都有各自的工作要忙,家庭的重担几乎全压在奶奶身上。

自从我们懂事,奶奶就教育我们,做个正直、善良、懂礼貌、有爱心的人。有一件事,我至今还记忆犹新。

在我九岁那年的一天上午,家里来了两个亲戚。放学回家的我,很有礼貌得和亲戚打了招呼。在经过堂屋到里屋时,我偷偷瞄了一眼桌子上的礼物,心中窃喜:嗬,东西还不少。可是转念之间,心里又升起一种自责,因为奶奶平时就教育我们,来了客人,一定不要“扒瞧”客人带来的东西,让客人说我们家的孩子没有教养。我虽然没有"扒”,却“瞧”了。我满心羞愧,面对中午丰盛的饭菜,有心事的我也没吃下几口。晚上,我向奶奶坦白了这件事情。奶奶没有批评我,甚至还表扬了我的坦诚。从此,这件事一直埋藏我的心里。

还有一件事让我终生难忘。我十岁那年,父亲的朋友送来一棵葡萄树苗,奶奶小心翼翼地种在院子里。现在我们对葡萄树司空见惯,甚至寒冬腊月也能吃上新鲜的葡萄,可在那个年代,葡萄树在村里是稀罕之物,更甭提吃上串葡萄了。

葡萄树苗在奶奶的精心呵护下,一天天长大。第三年的时候,结出来二十多串葡萄。奶奶用细木棍和有刺的枣树枝把葡萄树围了起来,只留了一个玉米秸捆扎的小门。她严肃地告诫我们,葡萄一粒也不能随便摘,谁摘就打烂谁的手。

秋天到了,树上的葡萄变成了紫红色,晶莹剔透,弥漫着诱人的香气。我们眼巴巴地站在篱笆外,只能饱饱眼福,谁也不敢偷摘一粒。

终于盼到了收获的日子,奶奶把葡萄一串串剪下来,放到柳条筐里。我们以为这下可以吃了,不禁欢呼雀跃,欣喜若狂。

万没想到,奶奶却让我把葡萄给邻居们送去。我说啥也不去,问奶奶为什么把自己辛苦种出来的葡萄送给别人。奶奶说,刚从东北回来的时候,这些邻居们都曾帮助过她,不能忘了他们的恩情。葡萄是稀罕物,要让邻居们都尝尝。没有办法,我只好不情愿地带着妹妹,一家一家挨门送。更让我郁闷的是,大中午我和妹妹走了好几里路,给邻村一户有恩于我们的人家送去了两大串葡萄。

最后,筐里的葡萄只剩下三串了,每人只吃了十多粒,也算是品尝到了葡萄的鲜美甘甜。

奶奶的教育和熏陶,让我慢慢理解了奶奶的感恩之心,也明白了她的良苦用心。我常常要求自己要做个知道感恩、懂得回报的人。

正是有奶奶无微不至的照顾和掏心掏肺的付出,正是她恩威并重、孜孜不倦的教诲,我们才成长为正直、善良的人。虽然我们没有高贵的身份,但却拥有高尚的灵魂。

奶奶,在我眼里,您是最明事理、心存大爱的人。您对于我来说,不仅是疼我爱我的亲人,更是我成长的引路人,您成了我心中永远的丰碑。

奶奶,您离开我们有十二年了,我真的好想您啊!您在天堂还好吗?一定多多保重,孙女为您祈福!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