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思英烈 | 张庆军:革命烈士高鲁女儿44年寻父路


革命烈士高鲁女儿44年寻父路

□张庆军

“爸爸,您在哪里?”这句话,是革命烈士高鲁的唯一的孩子高青莲女士44年的心灵呼唤,也是她一生的精神支柱。

革命烈士高鲁,原名高春泉,字澄波,禹城市连五高村(现新高村)人,出生于1915年,1928年就读于禹城县立第五小学(后改为连五高小学),1930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山东省立第一中学(现山东省实验中学前身)。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他义愤填膺,参加了济南学生赴南京请愿团,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3年,考入位于曲阜的山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当时的二师有党的地下组织,学生运动频繁,他和万里(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国务院副总理,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同在学生会工作,表现积极。1935年,考入陕西武功西北林业专科学校(现在的西北农林大学),因形势所迫,未能赴学。后回连五高小学任教。在连五高小学,高春泉领导了驱逐反动校长赵春雨的学潮,取得胜利。1930年至1937年期间,他利用假期和任教的方便条件,向连五高小学的学生传播革命思想,启迪许多学生走上了革命道路,是禹城西南部革命思想的主要传播者之一。“七七事变”后,已经是中共党员的高春泉接受山东省委的委派,秘密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改名高鲁,立志回山东抗战。

图中前排左四为高鲁

1938年11月,作为延安派往山东的第二批干部团成员,跟随山东省委书记黎玉回到山东工作,被分配到淄博一带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长桓独立营教导员。1939年6月,三支队在刘家井子(现在的邹平刘井村)一带遭到日寇精锐部队的3路围攻,长桓独立营在刘家井子附近的马庄拼死抵抗,高鲁左腿被炸断,为不拖累部队突围,坚决留下打阻击,失血过多,壮烈牺牲,时年24岁。战斗结束后,其遗体被埋葬在马庄附近,1963年邹平人民政府又将其遗体迁入新建的刘井烈士陵园。

高春泉秘密去延安后,便与家人失联,家人更不知道他已经改名高鲁。女儿高青莲在他去延安几个月后降临人世。小青莲牙牙学语后,就经常问妈妈:“爸爸在哪里?”妈妈只会说快回来了。1946年,母女二人到济南生活,可在济南的店铺已经在日寇投降后国军接管时被别人霸占,母女二人没有了经济来源,9岁的小青莲就到济南火柴厂做童工补贴家用,母亲帮人做针线活。1948年9月,济南战役打响,14万人民解放军攻打济南,11岁的小青莲与亲戚们一起在山洞里躲避战火。她哪里知道,攻城的解放军将领和支前的干部中有不少人就是和自己的爸爸一起被毛主席派往山东抗战的战友。

全国解放后,小青莲母女回到村里,分得几亩地和两间房子,小青莲也入读连五高小学。小学毕业后,青莲响应援疆号召,来到新疆成了一名农垦战士,后在组织的安排下嫁给了一位解放军战斗英雄,1959年她把母亲也接到新疆和自己一起生活。在她心里,找到爸爸是她最大的愿望和人生使命。“爸爸,您在哪里?”这句话,她在心里不知道喊了多少遍。她根据了解的情况判断,爸爸一定是参加革命牺牲在了某个地方,她以寻找高春泉下落名义,向军队、地方写了不知多少封信件,都石沉大海或被答复查无此人。但她一直不抛弃不放弃,继续多方打听,到处寄信。

1981年,禹城县教育局副局长刘致隆在山东省教育厅的一次会议上,遇到高春泉在省立二师的一位同学邓又樵,从这位同学的嘴里才得知高春泉在延安改名高鲁,1939年牺牲在了邹平的刘井村。刘致隆是高春泉一家的亲戚,也一直在帮着寻找高春泉的线索,他马上给高青莲写信告知此事。高青莲见信后连忙从新疆赶回山东,直奔邹平刘井村,扑到爸爸坟墓上嚎啕大哭……

高青莲整理了爸爸的一些证明资料,首先找到高鲁的上级景晓村(1939年任清河特委书记,1981年任机械工业部副部长)。见到高青莲,景晓村满眼含泪对着高青莲鞠了一躬,说自己已经妥善安置了一位牺牲在刘井战斗中的高姓烈士及家属,我觉得那就是你爸爸,没想到还是有重大疏忽遗漏,非常非常抱歉。在景晓村的安排下,她到济南面见山东省委副书记高克亭。高克亭是和高鲁一起从延安来到山东抗战的亲密战友,虽为陕西人,但一直在山东工作,非常忙碌。高克亭看到秘书递上的高鲁有关材料,热泪盈眶,推掉其他工作,要秘书安排第二天下午就与高青莲见面。高克亭对高鲁一直没有被认定为革命烈士深表歉意,说有什么要求,我都尽力满足。高青莲说,我只有一个要求,尽快落实爸爸高鲁的烈士身份,告慰他的在天之灵。在高克亭等人的证明和帮助下,1983年,民政部门正式确认了高鲁的革命烈士身份,并颁发了革命烈士证书。高青莲也了却了一桩最大的心愿。

党和国家对革命烈士子女非常关爱,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都给予优待。高青莲面对迟到46年的烈属荣誉和因自幼丧父造成的人生辛酸没有任何怨言。她只是想尽快找到爸爸的下落。她曾多次梦见爸爸,特别是有一次梦里爸爸对她说“我冷,我要回家!”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把爸爸的遗骨迁回老家连五高村安葬。2000年,母亲与世长辞。第二年,她到邹平刘井烈士陵园取回爸爸的遗骨。她在新疆建设兵团学过医,懂得人体骨骼结构,也做了有关准备。她为爸爸的每块骨头做好标记,一边哭一边整理,眼泪几乎滴在了爸爸的每一块骨头上。

整理完毕,她便乘出租车返回连五高村,3小时的车程,她就一直紧紧地抱着爸爸的遗骨。她从小只在照片上见过爸爸,更没有被爸爸抱过,这是她第一次与爸爸靠得这么近,她感觉是自己躺在爸爸的怀抱里,那么温暖,那么温暖……

禹城市人民政府为革命烈士高鲁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高青莲将爸爸的遗骨按人体骨骼结构轻轻地放入墓穴中。她说,爸爸站着是英雄,躺下还是一个大写的人。

高青莲在新疆退休后,带着妈妈和3个孩子搬到山东高唐生活。这里是她外婆家。

2015年11月30日,禹城市委和人民政府为新建的齐禹抗战纪念馆举行了隆重的开放仪式,高青莲将爸爸的有关史料在纪念馆展出。在这次仪式上,作为齐禹抗战纪念馆发起和创建人的笔者,与高青莲阿姨结识,并留下了她的联系方式。2016年春天,笔者来到高唐,在她简陋的家中,与她做了3个小时的交谈。她声泪俱下地叙述她与母亲相依为命的童年,在新疆戈壁滩开荒垦地的艰苦,丈夫英年早逝自己独自赡养母亲抚育三个孩子的辛劳,寻找爸爸下落的曲折过程等。我流着眼泪听她一一讲述。她说,她拜访过爸爸的多位同学、战友,了解了他们的革命经历,也为他们的事迹而感动。特别是那些与爸爸一起被党中央毛主席从延安派到山东抗战的战友,相当一部分和爸爸一样牺牲了。活下来的战友,很多成长为副部级以上干部,他们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感恩、对自己和家人的严格要求、对工作的忘我勤奋,也让我的心灵得到一次次的洗礼。尤其是高克亭伯伯,出身于陕西一个非常富有的家庭,十几岁就开始信仰共产主义,早早地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1931年因叛徒出卖被捕,关押在太原监狱。按当时的情况,不用出卖其他同志,只要写一份脱离共产党的声明书即可获释,我党也不予追究。可是他坚决不写,宁愿为信仰把牢底坐穿,并在狱中坚持斗争,一直到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达成后才被释放,出狱后立刻奔赴延安。她说,“我为有这样的父辈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虽然实现了找到父亲和将父亲遗骨迁回老家安葬的愿望,但她仍然不断地搜集整理父亲的有关资料,宣传父亲的英雄事迹。在她多年努力呼吁下,禹城市党委政府已经决定在连五高小学原址建设禹城第一届县委纪念馆,并即将开工。其父高鲁的事迹将作为重要内容在纪念馆展出。

高青莲在高唐家中

虽历尽沧桑,但高青莲阿姨一直乐观豁达。她说:“我要为父亲好好地活着,代他见证我们祖国的富强繁荣,告慰他的在天之灵。”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 | 李玉友

审核 | 冯光华  终审 | 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