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籍著名诗人|李葆国诗词 · 亲情篇


李葆国简介

李葆国,字塬村,1952年生,武城人,出身于山东省优秀教育世家。中华诗词学会学术部原副主任,教育部颁布的《中华通韵》研制组执笔人,现任中华诗词发展基金会诗人之家常务副主任,北京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高研班导师,中华诗词学会《吟苑英华》《中华诗词文库》《中华诗词存稿》编辑,著有《石桥轩吟稿》两部。




原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  周笃文

与葆国游处有年,其为人也雄健魁梧,声若宏钟。待人以诚,执礼以恭,勇于任事,知难而上,不计毁誉,余以为有丈夫气,能与人共肝胆,目之为推土机式的干才。其诗能于雄浑中蕴空灵之气,古朴中见疏野之致,故能拔奇领异,自成一家。读葆国的诗每有峰回路转,别开生面之快感。

——摘自李葆国《石桥轩吟稿序》




中华诗词发展基金会诗人之家副主任、《辽河诗词》主编  朱彦

先生祖籍山东,多年闯荡辽宁,性格粗犷,其诗处处洋溢着豪迈之风。加之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崇高的儒学品德,深刻地影响了创作,雄浑当中不失韵味,豪放之前不减冲淡,自然之外不损含蓄。先生学问几自天成,其意新语工之处,足见其悟入之功,亦更见其活法之处。规矩具备而出其外,变幻莫测皆诗外之功。高处如行云流水,缥缈铿然;脱处如玉兔临风,戛然有声;放处如手提洪闸,一泻千里。云蒸蒸而有色,草芊芊而根实;刚柔并进,乃格之所致;雅俗共举,是韵之所使;清浊互文,应情之所驱。添一笔则嫌老,削一分则嫌弱。看似远山之黛,不描自得;挥如广漠之风,无处不在,呼之欲出,出必一醉,一醉千秋矣。

——摘自李葆国《石桥轩吟稿序》


李葆国诗词 · 亲情篇

写给父亲八十大寿

原本擎梁柱,偏成耕地牛。

补天高有顶,乞米不低头。

风雨繁霜鬓,李桃盈九州。

儿孙自家国,盛宴慰清秋。


病床侍奉老父八日感怀

扶老方知宿命尊,休将草木说经纶。

俱来贫病多磨难,不息风云伴晓昏。

谈笑床前三遗矢,疏狂纸上一留痕。

廉颇九十犹能饭,无疾而终是昊恩。


缅怀先父李公讳尚中先生

鹤龄适会圣龄祥,师道相传五世襄。

入耳诗书听无尽,关心风雨忆有常。

慧琴每振乡关梦,涓滴长凝日月光。

归去清风犹惠我,堂前如诵语铿锵。

注:父终年84岁,恰与孟子同享。


夏津黄河故道为母摘八百年桑椹感怀

虬干如娘抱,牵枝有暖流。

沙涵珠粒紫,海蕴淡香幽。

踮足叶间意,投怀故里愁。

奉慈尝几颗,一润到心头。

忆 母 恩

萱堂八秩寿筵丰,往事依稀动孝衷。

难忘他乡薯活命,犹惊故里水逞凶。

三更针线五更唤,望里炊烟梦里篷。

不解野蔬和泪煮,最香抢母半杯羹。

注:余幼时正遇三年自然灾害,1961年救灾曾被移民到沂蒙山区费县吴家后村。


题姑母80大寿盛宴

心里话牵山外村,感恩恐未到娘亲。

儿传孙接飞声远,斛替杯回敬语频。

曲动心弦萦毡帐,意凝绮梦上云屯。

歌从兴起无伴奏,自唱自编情味真。


赠  妻

妻去上海照看外孙已半年余,春节回京欲歇月余,求我告女儿勿订节后返程票,有感而作。

半生劳碌敢分神?未觉风霜染鬓云。

衣食方消朝夕唤,孝慈又使北南分。

孙怀暂释但求我,家业中兴岂让人。

心共天涯一弯月,不经意处是温馨。

大山的呼唤

1972年,我独闯东北浪迹山林,兄长不远千里深山寻弟,一路呼唤声震林泉,启我征程佑我学业,手足之情没齿难忘,每念于此诗以成颂。

无边意气欲何寻,骀荡荒原太古音。

云锁乡关千里渺,雪埋棚楞几痕深。

一声呼唤来方外,百代春晖到凤林。

患难相携长揖首,亲情不灭是天心。


读《永恒的记忆》致堂兄

风雨何惊拾落红,情缘几度系辽东。

欲埋寒雪先慈泪,不破苍天赤子衷。

业振商流闻海内,贸通南亚接欧盟。

已将鸿志齐家国,更鼓心琴启正隆。


端午节与兄长对饮于辽滨酒肆

辽河独对竹轩开,把酒临风何快哉。

数片白帆排岸下,一帘碧浪隔滩回。

柳风无意乃真意,杏雨闲怀是旧怀。

阵阵芦香沁人醉,纷纷花絮入诗来。


为女儿婚禧致嘱

择枝吻喙陆汀西,呼伴衔泥黄浦陂。

三代结庐来复去,一朝圆梦奋焉迟。

鲲鹏展翅天风好,才俊成功世运祺。

缘结吴东鸾凤佑,培兰植桂正宜时。


为李瞻、王姝阳婚喜寄句

运中有象汇三阳,竹报良缘结帝乡。

榜上琼林朋满座,喜迎福地玉呈祥。

培樟应趁光风好,举案当随日月长。

节执勤谨秉孝悌,家声每振总堂堂。

为六七届初三同学会题照

辛卯春节返里,见同班师生元日合影,二十人中已有数人不识,不胜感慨遂成此律。

一纸沧桑感慨真,秋霜难掩凳边云。

呼来同学方惊老,寻遍全班不识君。

风雨未思谁误我,悲欢却道己耽人。

相看休说辛酸事,杯酒浇开满目春。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特约编辑|王淑芬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