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云县东辛店镇:构建农村区域党建联合体 打造融合发展新模式

庆云县东辛店镇按照“党建引领、服务下延、网格管理、互帮共助”的原则,打破传统农村党组织管理模式,构建6个各具特色的区域党建联合体,以共筑组织基础、共抓队伍建设、共商区域事务、共绘区域规划、共解群众急难、共办实事好事为融合目标,有效破解东辛店镇基层党建“点强面不均”、发展要素分散、动力不足等问题,实现了基层组织、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的深度融合。

合力共建基层组织

优化组织体系。以“抱团互助”为导向,明确各党建联合体以“联席会议”为议事机构,区域内影响力、带动力最强的村设为中心村。6名管区书记担任联合体党组织书记,6名管区片长为副书记,42个村党支部书记任委员。以“红色网格”五级网格长管理模式优化四级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根据党员实际,逐个网格精准确定党员中心户为联户小组长。按照季度召开全体会议、每月召开专题会议的“联席会议”制度,以建立健全“强弱联动”“资源联动”“产业联动”“治理联动”四项联动“共建共享”机制,同时严格议事协商与值班值守,全面推进区域党建资源整合优化,有效解决单个村庄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问题,将“战斗堡垒”连成“振兴兵团”。

推动力量下沉。统筹使用干部资源,依托万粮张、北赵党群服务中心,落实镇村两级干部坐班制度,推动片区工作人员真正下沉一线,为联合体内村民提供多项下沉政务服务,实现“一窗受理、全科服务”,切实解决群众办事出行难、跑路远等问题,发挥党建联合体惠民利民作用。建立“民意零距离”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体系,加强“民意队伍”建设,在20个第一书记派驻村创新设立“三位书记听民意”品牌,按照组团式、全覆盖、常态化的要求,通过开展入户恳谈、接访座谈、摆摊问政等方式,全面掌握民声民意,扎实推动人员下沉、力量下沉、服务下沉。

强化队伍联管。建立区域统一的党员教育管理制度,整体拉高党员发展、教育、考评、处置等工作的实施标准,并组织5个融合村每月联合开展主题党日、党组织书记讲党课等组织生活,联合体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联合主题党日、组织1次集体志愿服务等活动,整体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持续扩大“红黄蓝榜”党员积分管理制度,定期对党员党性进行分析,持续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抱团共促联合发展

推动规划并联,优化总体布局。为在区域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中实现节约资源、整体提升,在制定区域党建联合体总体规划时,力推产业布局、交通路网、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四合一”。在春满田园、万粮张党建联合体内持续用好水土资源,采取“党建+品牌”模式探索“一村一品”并联发展之路,全力做好付兴赵新村“明涛农业”核心商标培育,扩大和发展“庆云大叶香菜”“万粮张葡萄”“南赵金银花”等品牌影响力,大力推动“三品一标”提升。同山东土地发展集团合作,在京津冀“菜篮子”党建联合体内流转整合500亩土地资源,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项目,并联合东锐果蔬合作社,以点穿线,计划新增蔬菜种植总面积1000亩左右,智慧蔬菜大棚数量达200处以上。持续促进果蔬生产经营向专业化、一体化、全面化发展,带动东辛店镇“菜篮子”的健康快速发展。

落实发展帮带,抱团兴产业。发挥强村传统优势产业的辐射功能,通过帮谋划、帮项目、帮联络、帮资金、帮开发等方式,推进联合体区域产业融合发展。同时,视情抱团实施项目开发、订单农业、土地流转等项目。“长顺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联合体内主要以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为依托,打破以户为单位的分散化经营方式,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农业经营。其中后邓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复合型合作社是2017年全县率先建成的合作社之一,以创新“五统一”的管理模式,全村入社土地近300亩,入社农户70余户,年均总收入达50万元以上。按照“保底”+二次分红的模式,实现了以土地入社农户每亩地分红800元,以资金入社农户共分红2000元的收入效益,及时兑现了每位社员投资收益红利,保障了农民增收致富。以村集体名义注册“中法建设工程(庆云县)有限公司”,主要承揽建筑、装饰装潢、水利、水电暖及亮化绿化等多项工程,主要为联合体内村民提供工程项目与劳务服务,通过带领群众勤劳致富共增收40余万元,为村集体增收4万多元,真正实现了合作社“利民、惠民、富民”,形成“‘一马当先’带动‘万马奔腾’”的发展局面。

村企结对共建,携手共谋发展。社区土地流转后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齐心、新商圈党建联合体借助沿线339国道、老315省道的优势地理位置和三和工业园区,拓宽思路,立足乡村发展实际,携手与农村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农业龙头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务派遣企业等两新组织结对共建、共谋发展,根据双方党建相关优势,取长补短。企业党员结对帮扶村内低保、特困、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困难群众,实际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并为土地流转后解放的农村劳动力提供合适岗位,增加群众收入。同时进一步提升壮大农村技术人才队伍,开辟就地就业岗位作为持续增加经济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从推动乡村车间向就业工厂转型入手,吸引资源回流,壮大乡村产业,拓宽群众就业致富门路。

融合共享文化成果

以基层服务型党建联合体建设为引领,打好文化融合组合拳,切实打破“村合心不合”的心理桎梏。

打造中心阵地,厚植志愿服务。在每个党建联合体打造中心服务区,将其作为辐射联合体内各村的综合服务窗口,并适度下延镇级公共服务事项,提升农户的实惠感。坚持把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作为重点,充分发挥好南赵乡村记忆馆、3处党群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阵地作用,不断优化功能室布局,在原有的基础上增设理论宣讲室、四点半课堂、廉政教育厅等新型阵地平台。高标准完成1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42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84处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站建设,成立43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打造镇级“牵手夕阳红”“匠心传承”等4项志愿服务项目与烙画创意特色工作室,使扶贫助残、理论宣讲、文化传承、关爱儿童等文明实践志愿活动实现常态化。

强化居民自治,培育文明新风。全面落实“三务公开”“四议两公开”等制度,创新推行环境卫生评比“红黑榜”和“街长制”“胡同长制”,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有效激发群众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南赵乡村记忆馆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阵地作用,广泛开展新思想入民心、新科技下农村、新文化进万家、新风尚进农村等文化活动,定期组织“好婆婆”“好媳妇”“美丽家庭”“文明户”等榜样评选,让广大党员、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积极倡树文明之风。以“反对浪费、文明办事”移风易俗专项行动为抓手,深化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组织作用,强化居民自治;深化殡葬改革,建设南赵生态公墓、万粮张祠堂,实现用地节约、环境提升、移风易俗、群众满意的综合效果,进一步打破人情枷锁、遏制陈规陋习,不断提高群众素质,培育文明新风。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冯欣 编辑|李艺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