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最好开局”!我市一季度,主要指标全面向好,呈现速度快、质量高、效益好等特点

今年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好于去年同期,好于全省平均和年初预期,增速强劲、进位明显,特别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居全省首位,增速在全省各市排名中,较上年同期提高12个位次。4月24日,市委召开常委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一致认为这是近几年来我市取得的“最好开局”。

主要指标全面向好

一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用电量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高9、0.5和18.4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分别比全省高0.6、7.4、2.7、1.6和0.2个百分点,高于年初预期0.3、10.2、1.4、0.2和0.5个百分点。从增速看,除位居全省首位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外,工业增加值的增速位居全省第6位、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为全省第7位、进出口总额是第9位,增速在全省的位次均较去年提升多个位次。

动能转换步伐加快

经济运行全面向好,离不开新动能的支撑。一季度,我市大力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积极培育引进新动能,全市动能转换呈现出“三快一稳”的良好局面。首先,一批“短板”领域的投资实现了高速增长。例如,服务业投资增长35.3%,基础设施投资增长82.4%,教育卫生领域的投资增长达到94.1%。目前,全市已有40个项目列入省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库,总投资达597亿元。其次,内外贸易转型加快。体育娱乐用品、通讯器材、文化办公用品等升级类商品消费分别增长11.1%、13.3%和18.9%,旅游、网络消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对东盟和“一带一路”沿线贸易同样平稳增长,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更是高达23%。三是市场主体增长较快。3月末,全市实有市场主体37.1万户、增长11.7%,其中,企业7.68万户、增长24.2%,创新创业活力进一步释放。

在实现“三快”的同时,工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全市150个工业重点技改项目现已开工128个,完成投资38.3亿元。工业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的装备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增长11.9%,快于全省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

运行质量呈现“三新一优”动能转换带来的成效,在经济运行的质量上得到了直观体现。一季度,全市收入质量有明显改善,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0.5%,比上年同期和全省分别高5.7和6.1个百分点。企业效益有新提升,工业企业完成税收34.8亿元、增长39.1%,累计增幅连续13个月保持在20%以上。预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7%左右。

从工业经济看,绿色发展有了新成效。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下降3.7%,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3.3%,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4.6个百分点。

金融环境持续优化。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0.25个百分点。实现直接融资76.4亿元,占全年计划的25.5%。同时,我市为“三航”企业办理各类金融业务涉及金额7.12亿元。前不久,我市又获批一支企业债券,该债券计划筹措资金13亿元。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招商引资,仍然是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今年以来,我市有实质性进展的招商项目已达353个,总投资1851亿元。其中,新开工、新注册项目298个,包含工业项目185个、服务业项目81个、农业项目32个;新签约项目55个,包含工业项目16个、服务业项目35个、农业项目4个。平原国瑞集团风力发电、禹城东君集团万头奶牛牧场等一批好项目已开工建设。同时,全市在谈的总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有156个,其中总投资10亿元以上大项目31个。

在诸多新项目中,来自京津冀的产业转移项目占了较大比重。今年以来全市承接的来自京津冀地区的过亿元实体项目已达49个,总投资300亿元,个数和投资额均大幅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重点项目扎实推进

一季度,市级重点项目先后开工87个、开工率72%,完成投资103.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20%,开工率和完成投资好于预期,整体进展顺利。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市级重点项目,带动能力明显提升。93个产业项目中,现已开工65个、开工率70%,完成投资8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21%;28个社会民生和基础设施项目开工22个、开工率78.6%,完成投资19.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6.5%。在这些项目中,通裕重工大型船用曲臂等高端工业项目、智慧农业大棚等现代农业项目,齐河黄河水乡湿地公园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均积极推进,有力推动了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层次提升。

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的同时,各地县级项目建设同样进展较快。据了解,齐河县、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10个县市区的项目完成投资进度均快于全市平均进度。同时,禹城市、德城区等5个县市区的项目开工率已超过80%。

过硬作风带来良好开局

不论看指标,还是看结构、看项目,我们都能直观感受到:一季度,德州经济开局良好。

实现良好开局,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处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国上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民经济延续稳中向好发展态势,转型升级稳步推进,质量效益不断提升,这是经济全面向好的“天时”。在大力建设“一区四基地”,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同时,我市又迎来全省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重大机遇,这是德州的“地利”。全市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拼搏进取,撸起袖子加油干,干事氛围愈加浓厚,营商环境更加优化,这是我们的“人和”。

各种有利因素中,“人和”至关重要,是德州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持续向好,新项目纷至沓来,动能转换不断加快,最关键的推动力正是来自干部作风的持续转变。

从“进解促”工作的常态化,到“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工作的持续深入,全市各级党员干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积极主动谋划新思路新举措,努力使各方面工作更加符合新时代要求、符合党中央部署、符合人民群众期待。我们看到,各级干部的作风在学习、调研中不断转变,一系列制约经济发展的“顽疾”在问题整改中得到化解,德州迅速朝着让企业充满活力的城市大步迈进。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好项目的纷纷落地和动能转换步伐的持续加快。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只要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继续保持定力、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好态势就能长久保持,并最终夺取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胜利。

记者|王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