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举全市之力,打造全国第一个大面积“吨半粮”示范区 | 书记抓粮 扛牢责任

新闻发布会开在田间地头。6月21日,德州“吨半粮”示范区创建工作首季“开门红”记者见面会上,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韩立军宣布了好消息:全市120万亩“吨半粮”产能创建核心区产量明显提高,逾六成地块小麦亩产超过650公斤的创建目标!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对临邑县翟家镇“吨半粮”产能创建核心区高产竞赛地块实打测产,亩产839.2公斤,刷新我市最高单产纪录!

来之不易的“开门红”,与全市上下齐心重农抓粮密不可分,尤其是“书记抓粮”机制的有力推进。

前所未有的力度 

四级“书记抓粮”层层推进

“在翟家镇小麦实打实测现场,翟家村示范田的小麦亩产839.2公斤。好收成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我市实行‘书记抓粮’,一方面将种粮上升到更为重要的高度,从上到下思想重视程度明显提升;另一方面明确主体责任,以党委、政府为主,解决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问题,促进了土地高产高效。”翟家镇党委书记张万里表示。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德州作为全国重要粮食主产区、全国首个“亩产过吨粮、总产过百亿”的地级市,扛牢粮食安全的责任义不容辞。

为提升粮食增产潜力,在农业农村部有关司局、省农业农村厅指导下,经国家、省知名专家多次论证,去年9月,德州在全国率先启动“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计划利用5年时间,实现全市120万亩核心区平均单产1500公斤以上(小麦650公斤/亩、玉米850公斤/亩),创建全国首个大面积“吨半粮”示范区,带动粮食绿色高质高产高效发展。

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给予高度评价,指出德州创建“吨半粮”田,既是山东省的经验,也是全国的经验。今年2月13日,全国春季农业生产暨加强冬小麦田间管理工作会议在齐河县召开,亦是对德州农业工作的鼓励与肯定。

“书记抓粮”机制是实现“吨半粮”的重要抓手。围绕“书记抓粮”,我市明确6个方面,保障工作落实落细。坚持市、县、乡、村“四级书记”带头抓,全面领导创建工作,县市区委书记当好第一责任人,压紧压实乡镇、村党组织书记责任。示范引领抓,村抓百亩样板田,镇抓千亩示范方,县抓万亩高产片,市抓百万亩核心区,实行项目化工程化管理。专家支撑抓,组建专家团队、创新工作模式,推动良种、良田、良法、良技、良机、良户、良网深度融合。改革创新抓,加大金融支农力度,扩大农保范围,鼓励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积极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生根,大力发展基层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科技引领抓,发展智慧农业,搞好粮食生产监测。督导考核抓,把“吨半粮”示范区创建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确保创建工作顺利进行。

“各县市区把‘吨半粮’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一级抓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真正把‘书记抓粮’落到了实处。可以说,各级对粮食生产的重视程度之高、推进力度之大,在德州近年来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孙丰勇说。

科学有效的举措 

把“指挥田”抓成“责任田”

在齐河县刘桥镇西杨村党支部书记李化庄看来,“书记抓粮”机制下,领导干部田间地头办公,农户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齐河县委书记孙修炜所负责的1000亩“指挥田”就在西杨村,为保障粮食生产,他带头盯紧靠上,多次到现场查看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去年秋汛,雨水多,土壤板结严重,孙书记现场办公时了解到这一情况,立即协调了两台新型播种机,针对墒情还协调了两台大型农机进行了农田镇压。”李化庄说。

根据“吨半粮”创建要求,市、县、乡三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分别领抓500亩以上、200亩以上、100亩以上“指挥田”,村党支部书记根据实际确定“指挥田”面积。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定期调度,每两个月至少到现场调研或专题研究1次,把“指挥田”抓成“责任田”。

党政齐抓共管成效显著。2020年,西杨村党支部领办的年丰粮食种植合作社对全村3305亩耕地进行了全程托管,今年小麦平均亩产近750公斤,比去年亩均增加130多公斤。

平原土地鲁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硕士经理何石宝感慨:“去年秋汛晚播,开局不利,没想到实打测产会这么高。”他管理着8000亩地,今年平均亩产超650公斤。何石宝管理的土地处于平原县“吨半粮”产能创建核心区,承担众多国家级和省级农业科技项目。“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推进一系列农业科技项目落地德州,邀请农技专家帮扶指导,科技护航为‘吨半粮’创建奠定了坚实基础。”他说。

德州发力资金、技术、管理等,助力“吨半粮”产能创建:

——固本强基,实施高标准农田提升工程、耕地地力提升工程、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增产技术模式集成推广工程、现代农机装备提升工程、科技服务网络提升工程等“六大工程”。

——“书记抓粮”实施以来,全市累计争取涉农资金30多亿元投入粮食生产。

——今年我省大范围发生小麦条锈病,德州见病面积仅1亩,且妥善处置,未发生蔓延。

——2021年10月11日,我市在全省率先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解读以“四补一促”为重点的秋收秋种技术意见,落实关键技术措施,实现小麦播种面积不减少、播种质量不降低。

——全市千名干部专家深入田间,推动科技壮苗,一刻未松劲。“一壮一控一喷一促”的小麦丰产栽培技术落实落细,田间管理环环相扣,实现弱苗转壮,提高了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

喜获首季开门红 

逾六成地块产量超创建目标

“合作社成立14年,今年是收成最好的!”临邑富民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德东说。魏德东的2000亩麦田位于临邑“吨半粮”产能创建核心区,平均亩产650多公斤。“产能创建,旨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推进‘吨半粮’产能创建‘六大工程’,为高产奠定了坚实基础。”魏德东说。

我市120万亩“吨半粮”产能创建核心区首季收获产量明显提高,示范带动作用明显。6月1日至3日,山东省作物学会组织省市专家对10个县市区的“吨半粮”产能创建核心区进行小麦产量复测。据统计,超过60%的地块产量超过亩均650公斤的创建目标,达到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多个县市区实打单产创历年来最高纪录。

“这个结果比往年都好,这是人努力、天帮忙、各项措施叠加运用的结果,对周边大面积小麦生产将起到示范作用。”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副组长、山东农业大学教授王振林表示。

不过,我市也存在县与县、地块与地块之间产量不平衡的问题。市农技推广与种业中心高级农艺师骆兰平认为,主要是土壤肥力不均匀、管理技术差异造成的。

他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做好“吨半粮”创建的后半篇文章,力争在全国建成第一个大面积“吨半粮”示范区。

着力提升土壤地力。推广深耕深松、秸秆还田、配方精准施肥等技术,增施有机肥、生物菌肥等肥料,提高土壤肥力。

集成推广“吨半粮”产能创建技术模式。筛选高产优质多抗品种,推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助力粮食高产稳产。

推进提升生产集约化程度。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实施农业生产托管项目为突破口,构建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吨半粮”创建服务体系。

做好“吨半粮”创建的后半篇文章,将接续发力“书记抓粮”。我市有良好的农业种植基础优势,近年来通过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区域党建共同体等促进适度规模经营,为“书记抓粮”提供了有力支撑。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 | 王志强 邓静
通讯员  | 罗付义 尹成林
编辑 | 尹晓燕
审核 | 冯光华 终审 | 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