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邓吉收:婚车变奏曲



婚车变奏曲

□邓吉收

清晨,骑车出去锻炼身体,看见小区内一幢楼前停了一排乳白色的“宝马”,数了数,共8辆。看车前面扎的心字形的鲜花和彩带,就知这是婚车。

2020年,武城县一对新人骑共享单车结婚

这豪华且气派的婚车阵容,近年来,从农村到城市,可谓司空见惯,但在40多年前,那可是连做梦都不敢想的。

记得小时候,常听老人们说,以前祖祖辈辈的人结婚时,坐的是由8人抬着的轿子。我是60后,没见过结婚坐轿子的,从我记事起,婚车是马车。

上世纪70年代还是在大集体里,村里年轻人娶媳妇大都是用生产队的马车做婚车,这在当时也算是够豪华和气派的了。你想呀,光那马车的长就近4米,宽也有1.5米,其大小和现在的轿车差不多,还是宽带胶轮,车体都是宽厚的木质结构,那质量绝对是杠杠的。

再说,用马车做婚车时,还要精心打扮一番:在车厢上要用苇席扎上拱顶,前后再吊起红布,用来遮风挡雨或御寒。更为温馨的是,车厢内还要铺上一层被褥,坐上去舒舒服服地,可缓解新娘一路之疲劳。你再看那拉车的马,都是高个头,常常是一马驾辕,两边还要各加一匹拉帮套的。那车把式就坐在驾辕的马屁股后面,他手持鞭子,一路不断地吆喝着,三匹高头大马一边小跑,那系在脖子上的铃铛一边发出有节奏的清脆悦耳的“叮当、叮当”声响。人坐在车上,整个身躯还不时地前后或左右微微晃动着,很是惬意。

到了70年代末,农村人兴起用自行车当婚车的潮流。因此,又有那么几年,在我的记忆里,婚车就是自行车。

自行车做婚车,之所以风靡一时——也难怪,那崭新的自行车,车把上扎上鲜艳的红绸子,不光处处闪光锃亮,吸人眼球,骑上去还顿觉身轻如燕,一路生风,神气得很。有时,为了弄辆新自行车,能跑遍半个村庄。可是骑自行车娶新娘,同赶马车在用人上明显是有区别的。赶马车的把式需是老练稳妥的,一般是选用中老年人,但骑自行车必须是年轻人,身强力壮才行。用自行车做婚车,那年我们那里还闹出个笑话来哩。

那天一大早,族人就选派一名看似精明而又稳重的后生,骑着前面扎有鲜艳红绸子的自行车和接亲的队伍一起到女方娶新娘。按礼节女方款待了后生,但由于后生贪杯,只喝得酩酊大醉,已不能骑自行车返回,更不用说带新娘子了。怎么办?不能为这耽误成婚呀!幸亏新娘身高体壮,她心一横,硬是一路带着后生来到我们村头,然后,把自行车又转给后生。那后生勉强推着自行车,踉踉跄跄在前面带路,新娘紧随其后——这才把新娘娶回了家。

转眼到了80年代,北京吉普、不同产地的130小型客货两用车流行开来。尤其那130,既能接新娘,又能拉嫁妆,很是时髦、实用和方便,一时成为婚车上升到机械化水平、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配。

进入90年代末,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发展,各行业的民营企业家纷纷购置了轿车,这无疑给婚车提高档次提供了契机。凡人脉广、路子宽的,往往通过各种渠道借来轿车做婚车,风光,排场,有面子。

轿车的应运而生,便一发不可收拾。迎亲的轿车从开始的1辆,慢慢增加到2辆、4辆,再到后来的6辆、8辆。其档次也由原来的普通轿车,提升到名牌豪车。

伴随着人们小康生活的逐步实现,家庭轿车开进千家万户,已成为人们日常出门的代步工具。现如今,无论是城市和乡村,婚车一凑一大把。想摆排场用高档豪华车的,婚庆公司的各种车辆任你选,要多少有多少。当然,现在城乡积极响应“文明城市人人创建  城市文明人人共享”号召,结婚也移风易俗,讲究节约环保,有的人,选择在结婚当天骑共享单车这种低碳环保的方式,又新潮也时尚。

仅仅用了40多年的时间,我记忆里的婚车就发生了从马车、自行车、吉普车(或130车)、再到轿车的飞跃式的发展,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奇迹。

作者简介邓吉收,临邑县人。1963年4月生,1981年参加工作。大专学历,中文专业,高级教师。有论文在省、市获奖,偶有散文或在“学习强国”发表,或见诸省、市报端。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