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德州两会 | 市委常委、天衢新区党工委书记祁小青:事争一流 唯旗是夺 争当省级新区发展速度领头羊

市政府工作报告总结成绩实,分析问题准,谋划站位高,是一个主题鲜明、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好报告,传递了信心、动力、温暖和责任,为我们今后发展指引了方向,增添了底气和干劲。下一步,天衢新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市“两会”精神,努力在对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上打头阵,在经济发展、园区建设、城市建设、民生保障上挑大梁,在产业链发展、产业服务配套、科研创新上当领军,在德州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和年轻人喜欢的城市中作表率,走出一条符合新区实际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争当省级新区发展速度领头羊。

着力构建“1+426”工作体系,“1”是一条主线,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4”是打造德州对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心、先进制造业中心、科教创新中心、区域消费中心“四个中心”;“2”是引爆高铁新城核心区、京津冀制造业集聚区“两大片区”;“6”是开展产业培植、项目攻坚、科技创新、城市品质提升、民生实事、党建和廉政建设“六大行动”。

其中,打造“四个中心”。一是德州对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心。学习借鉴雄安新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数字赋能等好理念、好做法,打造全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二是先进制造业中心。以全市主导产业“三三倍增”行动计划为引领,推动电子信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食品制造研发产业规模实现翻番。三是科教创新中心。大力集聚创新资源要素,肩负起市委、市政府赋予的“以天衢新区全面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核心打造创新引领圈”的职责使命。四是区域消费中心。抢抓后疫情时代消费复苏爆发契机,打造立足德州、辐射周边3亿人口的区域消费圈。

引爆“两大片区”。坚持产城融合,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高铁新城核心区、京津冀制造业集聚区“两大片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集中布局,大项目大企业集中引进,资金资源集中倾斜,全力集聚人气,形成两翼展开、蝶变升级的城市新片区。其中,重点突破总投资173亿元的“十大项目”建设;加快教育产业园建设,推动汽摩一期、科技职业学院一期、体育运动学校、德衡艺术高中投入使用;新建6所中小学、8所幼儿园,形成10万学生规模;新建、续建4个安置社区,搬迁上楼3162户群众。

开展“六大行动”。谋划“5+1”主导产业,3年目标是电子信息、集成电路产业300亿级,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食品研发制造产业各200亿级,生物医药产业100亿级,总量突破千亿级。抓好总投资千亿元的161个重点在建项目、总投资310亿元的30个重点在谈项目,用好150万平方米的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北方应急医疗、食品研发产业园等4大平台,大力引进生物医药、数字经济、元宇宙等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强的产业领域项目,形成“引进一批项目、聚集一个园区、催生一个产业”的链式效应。依托齐鲁工大、数字经济创新基地等优质资源整体推进德州科创走廊,加强与中国自贸区济南片区等区域合作对接,高标准实施“一片一河两园”工程,办好教育医疗、乡村振兴等民生实事,驰而不息加强作风建设,事争一流、唯旗是夺,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贡献新区力量。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李榕 姜伟 通讯员|赵庆川
编辑|李榕
审核|钟伟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