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发言 | 齐河县委书记孙修炜:加快构建千亿领航、百亿支撑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格局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市委一直强调“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要求各县市区作为“最优选项”。齐河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30个,2家工业企业营收过200亿元、45家过亿元,纳税过亿元企业9家、占全市的32.1%、去年新增7家,其中工业企业3家、占全市的20%、去年新增1家,连续8年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入选山东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强县”,完全有条件为“挺起德州产业脊梁”再立新功。我们将按照市委对齐河“当排头、作表率”的要求,聚焦“高质量发展重点突破年”,坚持先进制造业立县强县不动摇,用非常之力、下恒久之功,聚力在建设现代化新型工业强县上率先突破。

一、全力搭建先进制造业强县“四梁八柱”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围绕服务先进制造业强市“三三倍增”,提出“龙头带产业、产业延链条、链条成集群、集群建园区”发展思路,制定22条突破性政策、提供12项全要素保障,硬核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强化链式发展。重点培强“1+1+5+2”千百亿级产业集群,力争3年形成千亿级钢铁智能制造产业、500亿级绿色化工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应急装备、新能源汽车、生命健康、高端食品5个产业突破百亿级,新材料和造纸两个产业突破50亿级,打造山东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三是强化机制创新。创新实行县级干部一张服务卡、一个微信群、一月一次对接会、一张动态问题任务清单的“四个一”包扶机制,深化项目、要素“双挂图作战”机制,力争3年全县工业产值实现倍增、突破千亿元,先进制造业占比达到60%以上。春节后,我们按照市委“不等不靠、抓紧行动”的要求,紧锣密鼓赶赴青岛、临沂实地考察,组织企业家召开研讨会,制定实施工业强县等18个文件,195名干部驻企包保,2月3日前186家规上工业企业全部开工,预计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全年增长10%,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5%、全年增长20%,以“开门红”引领实现“全年红”。

二、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强县“聚链成群”

一是大抓龙头。坚定不移支持永锋、金能齐河本部、齐河总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永锋与宝武共建德瑞智能制造产业园,引进智能车库、3D打印建筑等项目20余个、产值45亿元,年内新落户项目8个、储备项目40个,3年完成投资300亿元,再造两个新永锋;金能4万吨山梨酸钾项目年内投产达效,接续开工建设新项目,3年完成投资100亿元,再造两个新金能。二是大抓骨干。实施“工业企业30强”培植行动,新增江河、旺旺两家纳税过亿元企业、过千万元企业10家以上,百多安实现科创板上市、“四板”挂牌企业10家以上。实施“百项技改、百企转型”,年内完成技改投资39亿元,培育专精特新、瞪羚、单项冠军等优质企业50家以上,形成齐河区域经济和创新发展新优势。三是大抓集群。放大高端装备制造入选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优势,支持宝鼎、米科思等领航企业开展供应链配套对接,带动55家规上企业年内营收突破50亿元。实施新能源汽车“整车+配套园区”工程,落户配套企业5家、年内再引进5家,整车生产超12万辆,形成百亿级规模。聚合百多安、前沿生物、三维海容等67家高新技术企业,推动全领域技术攻关,形成生命健康产业高地优势。大力发展高端食品产业,建设黄河流域(山东)现代农业科学城和山东农业大学小麦、玉米育种产业研究院,年内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44家,打造中国食品名县。四是大抓园区。坚持产城融合,以县城标准完善功能区基础配套,推动县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确保齐鲁高新区创成省级高新区。同时,建好用好鼎梁应急装备、森峰激光等“区中园”,园区每年签约入驻企业20家以上、亩均税收30万元以上,打造发展强劲增长极。

三、加力提速赋能先进制造业强县“率先突破”

一是开放赋能。坚持“项目为王”,强力突破招商引资,新引进山东省财金集团、深圳恒力源集团,总投资70亿元建设年产10吉瓦时储能电池生产基地及产业链项目,近期签约落地、3年产值过百亿,年内确保引进过50亿元项目2个、力争4个,争取率先引进过百亿元项目。同时,盯紧盯牢总投资1184.5亿元的91个产业项目,至少完成投资140亿元,保证新开工过亿元项目55个、到位资金5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以上,延续和保持强劲增势。二是数字赋能。深化对接海尔集团,协同建设工业互联网,年内数字化改造、入驻省“云上展厅”企业70家,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升级。三是平台赋能。推动平台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探索建设“云商产业园”,做强满易物流、物泊科技等平台,年内平台经济纳税26亿元,整体发展水平进入全省前列。四是营商赋能。坚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常态化开展“并联审批、容缺受理”,确保“拿地即开工、验收即拿证”;加快实现审批全面数字化、创建“无证明城市”,打造“企业敢干”最优营商环境高地。五是要素赋能。开展新一轮“五争”竞赛,保证供应用地5000亩,争取专项债18.5亿元以上,新增助企贷款40亿元、制造业贷款增长11%以上。同时,全面创成德州首个县级全国文明城市,以一流宜居宜业环境和优质人口导入政策,不断提升城市“青和力”,逐步打造百万人口城市,形成近悦远来的区域发展生态。

一年之计在于春,发展之计在于拼。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加快构建千亿领航、百亿支撑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格局,为德州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贡献更多齐河力量。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王贺 刘振兴 姜伟 编辑|王琳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