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大田托管”智慧领航精准服务 | 夏津县东李镇数字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东李镇在农业服务数字化发展上优势突出,坚持党建引领、信息互联、资源整合、精准服务,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以服务三农、促进农业发展,通过构建“智慧化”农业生态系统,整合“数字化”农业资源,开展大田托管“精细化”服务,着力激发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发展活力,实现了组织建设增强、集体经济增收、农民收入增加。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作为全市“吨半粮”创建重点乡镇,为解决小麦、玉米生产中技术标准化程度低、技术服务不及时、生产效率低等问题,2021年,东李镇与山东农业大学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共建1000 数字化“吨半粮”生产能力创建示范田,装配了自动灌溉装备、微型气象站、土壤墒情监测站等农田数据采集,及5G通讯数据回传、分析系统,时时监控农作物长势、苗情分析。同时,农学院专家为“吨半粮”生产提供包含种植品种选择、播前整地造墒、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病虫害防治及日常管理的技术管理方案。借力山东农业大学农业技术与人才优势,时时对农作物“把脉问诊”,形成了一整套粮食高质高产技术解决方案。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智慧化”农业生态系统。一是智慧化设施装配完善前端数据采集。东李镇积极响应德州市“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动员大会指示精神,通过与山东农业大学合作,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张官屯村建设1000亩数字化吨半粮生产能力试验基地,推进数字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实现农情数据快速测报,建立智能决策系统,提升生产精准化、数字化水平,最终实现提升农业生产率,带动当地农业农村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装配了一套微型气象站、土壤墒情监测仪、虫情测报仪等农田数据采集设备和两套自动喷灌系统。二是智能化平台打造实现中端信息处理。依托山东农业大学“神农云服”平台构建集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管理、分析挖掘及综合展示为一体的农田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前段数据采集的中端处理,在东李镇为农服务中心装配智能化操控平台,采用大屏显示,数据情况一目了然。三是专业化队伍整合实现末端技术支持。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依据平台反馈数据,定期提供农事提醒、一对一专家线上交流、技术视频发布,关键农时深入田间地头调研苗青墒情,并提供针对性建议。与夏津县农家丰植保服务专业合作社合作,结合本地气候、作物长势,基于数据反馈,提供全套农业种植技术方案。与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省总代理合作,在无人机飞防、无人机巡田方面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二)优化数据采集共享,整合“数字化”农业资源利用。一是数据采集系统在物联网、无人机、多光谱植物传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构建天空地一体化信息监测采集体系,集成采集农田作物信息数据,实现农田信息采集的全面化、高效化。通过无人机遥感平台搭载多光谱摄像头、4K高清摄像头实现农田尺度的作物长势信息采集。地面监测农田气象信息的采集装备,将光照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降雨量传感器、风速风向传感器等气象因子采集传感器集成为一个小型气象站,同时配备太阳能供电装置,安装在农田的边缘位置。二是智慧农机操控平台可实现设备远程操控,实现种田自动化。智能农机通过云平台,实时监控农机、农机具实时状态、作业品质、作业轨迹、作业面积、作业质量等,优化投入、提高效率。平台监控农机位置、作业轨迹、作业质量、工作状态等,为农机服务和产品研发提供数据支持。无人机自主规划航向、自主飞行、设定拍摄时间间隔,且飞行时间大于30分钟的机型。水肥一体化(农田水肥一体化及水分灌溉的自动控制。

(三)拓展“大田托管”范围,打造“精细化”农业服务标准。一是开展土地托管,实现农民种田的社会化服务、进行土地整合,通过党支部的引领优势将耕地化零为整,变分散经营为集中经营,其中今年麦茬已纳入托管耕地2.5万亩;进行农机整合,将全镇农机合作社和农机手进行整合,耕种过程中统一农机作业、统一作业标准。目前全镇已整合省级农机合作社1家、县级农机合作社2家,合计农机180台/套。为实现大田托管粮食收、晾、储的后半篇文章,东李镇高效利用中央扶持资金建立粮食收储点,将仓储晾晒项目纳入托管服务,实现了农资统购、农机作业、晾晒收储、农产品销售等“种—管—收—售”全程服务。截至目前,联合社已累计为群众提供集中托管服务15次、托管耕地13.91万亩,累计带动村集体增收260余万元,为群众节约生产成本400余万元。二是建立讲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建立乡村振兴大讲堂,积极与县乡村振兴学院对接,邀请农业技术专家,种粮能手等本地“田秀才”加入师资队伍,每月定期举办农技培训;为解决小麦、玉米生产中技术标准低、技术服务不及时、生产效率低等问题,与山东农业大学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农学院教授定期进行农技指导。目前,乡村振兴大讲堂已报名80余人次,分两个班次累计举办培训班5期、培训学员320余人。三是提供金融服务,资金支持。强化金融服务,以粮食收储中心为基础,实行粮点“银行化”运营,先免费给农户提供化肥农资、飞机打药、粮食烘干等服务,等秋收卖粮后再一并“算账”,实现“先享受服务、后算账付费”的种粮“信贷”新模式。

三、发展成效

2022年,东李镇“吨半粮”数字化生产能力创建示范田全部开镰收获,1000亩地共计收获760吨小麦、810吨玉米,平均每亩产量为3140斤。以前该地块为半沙壤土,粗放式生产管理,亩产2300斤左右,今年综合运用高产高效生产技术方案后,每亩产量增长32%。

以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发展深度融合为方向,综合运用智能监测、大数据、移动互联、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粮食生产各环节技术服务体系建设。面向政府,解决了小麦玉米播种面积、产量预测、灾情速报等数据的自动化高效快速精准获取问题,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持。面向联合社,实现了各合作社的高效交流、需求及时反馈、农机统一调配、农资高效预定等。面向各村级合作社,解决了小麦、玉米生产中技术标准化程度低、技术服务不及时、生产效率低、精准化程度低等问题。东李镇通过提高各环节的智能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大幅提高种植效益,打造粮食生产智慧农业服务模式,引领粮食生产的现代化。

下一步,东李镇将进一步升级数字农业平台,普及数字农业服务网范围,实现“吨半粮全域数字化”,为粮食种植各环节嵌入“智慧芯”,实现从“靠经验”到“靠数据”,使数据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扎实推进全域“吨半粮”创建工作。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苗欣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