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天是第28届山东省环卫工人节。环卫工人总是默默穿梭在大街小巷,春沐细雨、夏顶烈日、秋扫落叶、冬除积雪,用辛勤与汗水守护城市四季最美容颜。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本报选取3名典型人物,记录他们的辛勤付出,向广大环卫工人致敬。

生活垃圾清运工王吉宗——
及时清运 不给市民添堵
和环卫其他岗位工作时间略有不同,王吉宗不需要顶着凌晨的寒冷和星光上岗,他的工作时间是在中午12点以后。但这并不意味着工作轻松。
王吉宗今年53岁,是德州市城市管理局环境服务中心的一名垃圾清运工,已经干了13年。他主要负责天衢新区龙山大道、常兴路、天玉街、赵辛街、体育街5条背街小巷、150个垃圾桶的清运复点。
10月22日中午,在天衢新区龙山大道,王吉宗驾驶着垃圾清运车挨个清理垃圾桶。只见他将一个盛得满满的垃圾桶拉到清运车一侧挂到钩子上,按下启动键,桶被倾斜着缓缓抬至高处。随着垃圾倾泻而出,一股酸腐难闻的气味涌出扑面袭来,王吉宗并未躲避,而是麻利儿地卸桶送回原处放好,再装上另一个。不到5分钟,一排4个桶被清理一空。他将散落在地面的垃圾清扫干净,将桶身、地面清洗消杀后,赶往下一个垃圾桶点位。“这周边商户多,中午下午正是产生垃圾的高峰期,咱干活儿要快,及时清理走垃圾,避免滞留时间过长,给市民造成不便。”王吉宗告诉记者,今年新换的清运车都是自动化的,干起活来轻便多了,也更快了。“省出来的时间和力气,咱可以更好地服务,以前5条街道最多复点2次,现在能到三四次,桶里垃圾清理的及时,市民倾倒起来也就更便利了。”
长期工作下来,王吉宗留心周围商户的经营情况,谁家哪天进货,谁家准备清仓,他都了解的很清楚。同时,考虑到商户可能有临时产生大量垃圾的情况,他还将自己的电话留给沿街商户,方便及时联系自己,避免大量垃圾堆积路边影响市容。
工作干得又快又好,周围商户对王吉宗称赞有加,时常有商户看他在外忙碌,会主动询问他需不需要添些热水。“虽然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但看到干净整齐无味的垃圾桶,自己心里还是挺痛快的。”王吉宗笑着说,现在市民对环卫工作也越来越理解、支持,这些都让他铆足了干劲,动力十足,“经过我们的努力让大家居住的城市更干净、更舒适,辛苦一些也是值得的。”

机扫车驾驶员付占武——
清走垃圾 留下整洁
10月21日凌晨5点,付占武已踏着深暗的天色出门,前往位于天衢新区的市环境卫生服务中心保洁二大队驻地。
检查车辆冷却系统、制动系统、油路、电路、轮胎……作为一名机扫车驾驶员,每次出车前,付占武都会把每个部件仔细检查一遍。“6点前要到达负责路段开始清扫,这样才能保证在早高峰前完成第一次机扫。”他说。
到达东方红路段后,他立即启动清扫盘,只见清扫盘沿着路面飞快旋转起来,车辆经过的地方,无论是碎纸屑、落叶等都被清理干净,只留下略微湿润的地面。记者注意到,车辆行进速度很慢,1公里长的路程走了六七分钟。付占武告诉记者,车速要保持在每小时15公里以内,匀速行驶,走得慢一点,这样才能把地面清扫得更干净。
“机扫车体积大,保证车辆处在最佳清扫位置可是个技术活儿。”今年45岁的付占武已经与机扫车打了7年交道,练就了眼观六路的“本领”,“车距离路沿石不能太近,近了容易碰坏清扫盘,但也不能太远,远了就扫不到路边的垃圾杂物,一般保持两三公分左右。”一说起工作,他就停不下来。
付占武负责天衢新区晶华大道、东方红路、康博大道,3条路都是通行主干道,来往车辆多、人员密集。驾驶过程中,他不时观察周围路况,确保行车安全,同时,他还随时调节机扫刷的角度和高度,让机扫刷以最优的角度覆盖路面清扫路边缝隙中的尘土。
虽然已是机扫车老手,但一趟线跑下来,也用去2个多小时,200毫升保温杯里的水喝了仅有一半。“为了高效完成机扫作业,行车过程中我们会尽量少停车,所以也会少喝水,减少去厕所的次数。”他笑着说。
每天6小时,一人一车,行驶总里程达50多公里。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上路清扫,付占武基本都是利用给车加水的时间去趟卫生间,稍微休息一下便继续上路工作。“有重大保障任务我们还要加班加点作业,越是节假日越是忙碌,这都是工作常态。”付占武说,“看到城市变得越来越整洁干净,工作再苦再累咱也觉得值得,为自己骄傲。”

保洁员康玲玲——
勤劳打扫 扮靓城市
清扫垃圾落叶、擦拭垃圾桶、捡拾散落的烟头……10月20日早上7点多,在德州天衢新区晶华大道天衢路至三八路路段,德州市环境卫生服务中心的环卫工人康玲玲像往常一样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虽然天气透着凉意,但干了不大一会,她的身上就微微冒出了汗。
康玲玲今年43岁,个头不高,双目炯炯有神,清澈的目光透着坚毅。她说,自己从事环卫工作已经8年了,现在这个季节还好,工作量不是很大,干起来也比较轻松。等天再冷点,落叶越来越多,环卫工人们就得忙碌起来了。
春沐细雨、夏顶烈日、秋扫落叶、冬除积雪。“大家都说我们是‘城市美容师’,只有真正从事这份工作,才能理解其中含义。”康玲玲说,春天风大,纸片、塑料袋等垃圾被刮得到处飞,环卫工人就得斗智斗勇想办法“制服”它们;夏天不管天气多热,也得坚守岗位,赶上暴雨天,担心雨污分流口堵塞影响排水,环卫工人就挨个用手摸着去清理堵塞的杂物;秋天落叶较多,经常是刚扫过去,就又落满了;冬天赶上极端下雪天,环卫工人几乎整夜不睡觉,全力清扫积雪,保障市民能够正常出行。“虽然辛苦,但看到用自己的双手擦亮的城市,心里就感觉特别自豪。每当听到市民说咱的城市越来越干净美丽了,我们就干得更有劲儿了。”她说。
当被问及从事环卫工作有没有比较难忘的事?康玲玲说,收获更多的是感动。这么多年虽然工作地点调整了很多次,但每次都有好心的商家为自己提供热水、避雨等帮助,自己心里感觉特别暖和。
据环卫中心保洁二大队中队长许越介绍,虽然环卫工人整体文化水平不高,但他们在工作中充满了智慧。为了更好地工作,他们还自己发明改造了扫帚、除雪锹、落叶收集袋等工具。虽然大家用的都是老年手机,没有微信群,但这些实用的工具,很快便会在环卫工人中流行起来。“不仅如此,像捡到钱物主动上交、归还失主这都是常事。”许越说,“记得去年和康玲玲做搭档的一名环卫工人由于换了新的作业区域,刚一开始分不太清路线,康玲玲便主动提出陪其上下班,自己再去路段上作业或者下班回家,一直到同事完全熟悉路线。而康玲玲自己却从未提起此事,后来我们听说后对她提出表扬,她却说这都是小事,不值一提。”许越说,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才显得环卫工人特别可亲可爱、善良淳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石秀秀 李莉 通讯员|唐洁 编辑|石秀秀
审核|王秀青 终审|杨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