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俺们的村史 | 临邑县坡张村:边角经济+特色种植养殖铺就致富路

“据村子里面的老人们说,明朝时有一张姓人在漫坡地中建村,德州的坡就是田地里,所以叫坡张村。”见到记者,临邑县孟寺镇坡张村村民张保水介绍起村名的由来。

坡张村西去临邑县城10公里,东与孟寺街、蒋家村毗邻,南与刘寨、解家、后孙接壤,西与大、小马湾及周家相连,北与范楼村隔孟孙路相望。近日,记者走进坡张村,通过查阅史书和村民的口述,了解这座村庄的发展变迁。

河北移民建村 代代相传了22世

“当年从河北出来的时候是兄弟俩,一个去了济阳,一个来到了咱这里。我们村的村民都姓张,已经代代相传了22世。”张保水回忆道,相传在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有张氏兄弟二人自直隶(今河北枣强县)城南关外迁出,老大去了济阳贾家乡薛家坊子安家,老二落居于此。因在漫坡地中建村,故取名坡张家(也称朴张家,意为朴素朴实的张姓人家),从此开枝散叶,一直绵延至今。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坡张村村民参军热情高涨,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上战场。村里还成立了民兵组织,张世连任队长,张世功任指导员,村内民兵组织搞得有声有色,吓得土匪和二鬼子不敢靠近,于是便有了“宁走十里洼,不走坡张庄儿”的说法。后来,该村还出了担架队、小车队等,为前线运送伤员、粮食等。

在村里老人的口中,记者得知了许多关于抗日英雄的故事。张世友,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打潍县(今山东潍坊)战斗中牺牲;张世才、张世润,曾参加第三野战军,1948年11月牺牲于淮海战役;张世连,参加过民兵小队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曾自制手榴弹、炸弹等武器,给予敌人以沉重打击,曾参加过淮海战役。

发展村企民企 实现村民致富

一直以来,坡张村以农业生产为主,如今有耕地2200亩,正在大力发展小麦、玉米、瓜果蔬菜种植及畜禽养殖。“我们在发展传统农业的同时,千方百计发展村企、民企,通过企业带动村民致富。”坡张村党支部书记张保成说。

1966年至1975年间,村办企业曾如火如荼,有地瓜育苗大棚、榨油厂、粉条厂、酱油厂等。1974年,在天津塑料二厂的帮助下,坡张村还兴办了当时德州市第一家塑料厂,利用塑料颗粒加工塑料薄膜和塑料袋,一时间远近闻名。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后,因急需塑料布,村里号召工人加班加点扩大生产,提供了大量塑料布,为抗震救灾作出了贡献。1980年,因企业建设的需要,塑料厂迁至孟寺街,成为乡镇企业。塑料厂搬迁后,孟寺公社为村民引进了长毛兔种兔,坡张人家家户户开始养殖长毛兔,外来商贩争相前来收购兔毛,村民的收入增加了,生产生活热情空前高涨。

2020年,为了繁荣村内经济,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号召下,村民自发兴建蔬菜大棚16个,种植西红柿、哈密瓜等经济作物,实现了村民增收致富。“大棚建设过程中,村党支部、村委会积极协调安装电缆,争取上级提供农药、化肥、塑料薄膜等方面帮助。”张保成介绍。

“未来,我们将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对村庄空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发展边角经济和特色种植养殖,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张保成表示,村子还将加强与在外经商的乡贤能人沟通交流,多引进适合村庄发展的加工制造业,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让村庄发展更有前景。

民生工程让村民生活焕然一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村民富裕了,村容村貌也在不断变化。以前,坡张村的村内道路均为土路,平时道路尘土漫天,遇到雨雪天气,道路泥泞不堪,村民通行受阻。2003年,村中父老乡亲踊跃捐款,修缮了民心路。2006年,修整东西、南北两条大街,村民的出行条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虽然道路整修了,但路况仍不能满足村民出行需求。2011年,在临邑县交通运输局与孟寺镇党委的支持下,经过坡张村两委规划,坡张村决心修建村内南北、东西两条公路,长约700余米。得知村内要修路,全村上下踊跃捐款,出资献力。“很多村民听说了要修路,都义务加入到修路队伍当中,特别是村中的党员干部,踊跃加入,大大加快了修路的进度,村里人立功德碑纪念这件事。”张保成表示,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完成了修筑村内公路的任务,村内道路通畅,村外坦途通达,改变了坡张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出行历史。2018年,村内公路进一步南延。

2012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村中又通了自来水,一拧水龙头就有水,大大方便了村民,用扁担挑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2020年,村里安装了天然气,用于做饭取暖,清洁卫生。2015年,县委组织部帮助协调资金修建村党支部、村委会办公室。2021年春,村中实施了雨污分流工程,改造排水系统,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村中也更加卫生整洁。“村容村貌发生了大改变,村民的精气神也足了,闲余时间,村民们就在村头下棋、打扑克、跳广场舞,聊聊村里变化,生活美滋滋。”坡张村村民张洪水由衷地感叹。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杨鸣宇 路龙帅 编辑|张晓航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