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孟祥礼:徐吉海的书法与太极拳融合艺术




书法与太极拳艺术的融合

——忆徐吉海先生

孟祥礼

近日见到徐吉海先生的书法遗作,感慨万分,睹物思人,心情难以平静。不知不觉徐先生已去世三年。时常想起文质彬彬的徐先生,走路说话干净利索,言谈举止透出一种雅致。他性情温和,平易近人,谦逊忠厚。尤其他功底深厚的太极拳与高深的书法造诣,令人印象深刻。



他生前,我常去他的书法室,时常见他在聚精会神地书写,不便打扰,便在旁边观看。他那专注劲可以说达到“无我忘我境界”,真是钻头觅缝搜寻,费心劳神地索讨。写完一幅作品后那种快乐神态溢于言表。其书法作品独到自然,颇具韵味。

先生的临写不似常人。常见他对古人的法帖仔细品味,读懂后方动手书写。写后又反复观摩揣想,仔细品味且与原作对照。看有无不精到之处,若有不合心意处就加以修改润色,那专注严谨的态度令人肃然起敬。他的字笔画有的似钓鱼竿,有的又似乎是吊车长臂,可粗可细,可伸可缩,在伸与不伸之节点上,处处展现出一种活泼自由、舒展洒脱之美。他写字运笔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自然稳妥。有的轻松柔和,有的刚急迅猛,刚柔相济。仰之则高,俯之则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形神兼备,体神合一。



他常说,追求新奇的时候不要忘了根本——“字是写给别人看的”。他的字看起来朴实,却能把字的传神气质真切地呈现给观者。见他有时揣摩某个字的意象神采,再设想出新奇的书写力度,肘腕的角度方向,最后再强劲有力的书写出来,如强弓劲弩一触即发。他写字,犹如打太极拳,有时像白鹤亮翅,有时又如海底捞针,手眼身法步,无一处不动,真是一种美的呈现,更是一种艺术魅力的展示。

他是一个潜心研究和热心传授的人。他善于将太极拳与书法艺术融合起来,让学员接受和领悟。他毫无保留且尽一切可能帮助后人茁壮成长,热切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他习练太极拳大度,虚实转换灵活,劲气流畅。其缠粘弹抖,鼓荡重意也重形,行动舒展飘洒,气势大方,动作连贯,轻灵自如,功底深厚,技艺精练纯熟,造诣颇高。而他打太极拳的神态,极如书法,轻巧松静,动作变换圆活扎实,意境深邃,表里精粗,无微不至。尤其他摆架势时态度一丝不苟,规规矩矩,但又活泼圆润,自然大度。体现出太极拳的“以形导气,以气领体,以气运身”的精髓。他讲太极拳时主张形意为重,姿势到位,形似神像。力求具备“松柔圆缓匀”特色,始终贵穿于手眼身法步的每个动作细节中。



他讲掸劲必先运手,蓄势待发。借对方之力,似压弹簧,迅猛撒放,将掌弹出,要快急且准。源于旋转灵活的内劲,使内气鼓荡融合柔于刚,刚柔相济。劲源与意气保持点与线的紧密结合,尔后手一张将内劲射出。他将此技法运用到书法,常能达到笔断意连,点画融于一体的效果。有的点画似竹节抽拔,气韵相融,平稳中有动感,神韵外溢,品相高雅;有的字似狗熊盘坐,又如苍松盘桓;有的又如猿猴摘桃,或似悟空腾云。飞流瀑布倾泻而下,连绵不断,一股浩然之气荡漾于纸端。

习练太极拳时他边讲解边示范,具体到某个姿势的手肘臂的形态位置角度,进而提到形气神时更是眉飞色舞,处处尽显其深厚的太极功力。一招一式意到气通神显。在讲某个架势时非常注重其连贯性系统性,并将前后架势一起连续演示出来,再逐个细节加以解读。起止传承开合等,招式厚实到家,形神飞扬。

在书法创作中,把握点画书写,他能把每个点画起止运笔承让结合到太极拳的架势变换,轻重缓急、运笔笔意中,所以他的字以意领气、以气运手,动态自然,无处不通神。一点一画总关情,点点画画突显形,点画纳于结构中,点画到位显神情,结构扎实方神通。妙处全凭搭架储能量,内紧外松形不同,气韵迎合全篇中。通体舒适,泰然自若,松张自如,开阖有度,支撑八面,姿势平稳。显出全篇连续性与节奏性之完美结合。

他讲解习练书法时,要求笔画作到内外相合上下相随,内外气舒畅通,贯注到形态姿势上,动静相宜,以静待动,动一处全字无不动,静无一处不静。书写过程如行云流水,手肘与转腰相协调,动作姿势松软圆活。各点画相迎接,上下一体,写出字来强劲通神。他说,发力于外,力达四方,变换字画和终点姿势有揖让。起笔时内劲贯通于全身,以圆活加内气使字平稳均匀,有时缓慢运行,掌握好节奏,到达终点时自身的意气神集中发向一处,勿走极端,还要留有余地,可进可退使内气圆活不散,姿态自由奔放。一开一合比作长江大河中波涛,一浪接一浪,滔滔不绝。开合似流水,连绵不断,贯穿于每字每行每篇始终,使点画结构舒适平稳自由,开合有度,相互依赖,动中含静。合中有开意,开中有合势,神意相接,有节奏地进行抒情。

他讲到笔法,中锋与侧锋转换安排恰如其分,避实填虚,使书写每一笔力度含蓄,内涵深刻,透露字的神采鲜活富有生命力。他的作品墨气凝聚,笔力雄健,结构严谨,不失法度。气势酣畅淋漓,有挟风凌云气概。运笔时如行云流水,或如逆水行舟。因字而异,因势而用,柔中带刚,急流势难挡。逢凸则膨满,遇凹则下潜,波涛有起伏,气势恢宏。并且进退有序,随机进行变换、转接、揖让,姿势自然紧凑,内动大则体形相应变小,对比感强烈。转折处神聚体集,平缓处有夸张。笔画的长短,书写的快慢,刚柔疏密的表达,呈现出韵律与节奏的动感。在点与结构的搭建中更注重概括与归纳,生动与厚重达到主次分明,前后呼应,轻松灵活地表现出所写对象的气势与动态美。用笔大胆地把特有的感觉及个性表现出来。他作书时,能使内力自下而上或左右渗入体内。手肘由内向外摩转时,有抛出之意用力抛甩。蓄劲如弯弓,发劲如放箭,运转变换灵活自如,畅通无阻,顺来势劲,引之使延长。避实就虚,以虚带实,屈己从人力,借此以意引导内气,发出灵动变化之力道。他熟悉各种笔法墨法,可随心所欲支配各种太极劲法,贯穿于写字书道中。达到一招一式含太极,一点一画合阴阳,形成由后向前做短暂的曲直冲撞,达到妙手的较高境界,写出的字轻灵毓秀。

他对结体把握准且自信,笔画间搭配,结合处处理明确干脆。书写速度急慢有度,弯角处简约流畅,松紧的笔法,长短点画,结合有致,结体松紧自然,疏密对比,黑白分明,动感强烈。个别笔画适当夸张,造成字体富于感染性。笔画前后穿插独具匠心。以流畅线条,简练笔法,蕴含着丰润的韵律美。

他运用太极功法作书,眼神要配合形体的动作,意气一开一合,收放聚会字内。使字内外上下协调一致,神意气相合,由茫然一片视野渐渐向内聚拢,以意引导而产生内涵,散布于全身,服从于意志调迁,从而写就的作品神采飞扬。

他常说太极拳和书法一样,阴不离阳,阳不缺阴,阴阳互补。蓄劲如开云,发力如放箭,气以养真而无害,劲力曲蓄而有余。先求紧凑后舒展,方可臻于缜密,并以此时落实到每个字的点画结构中。有时见他写字感觉元气从十指间徐徐运出,气势雄浑于温厚中出险辣。结字上率性而为,颇多变化,更显自然妙趣,遒劲古雅。他的字有的一篇中韵味险峻而偏侧取势,摆宕有姿,大小长短随意结字,结构雄浑劲健,肥而不肿,厚而不软,有时一篇中同字各不同,同笔画各具特色,笔笔不同,千姿百态而不失飘逸。随心所欲处透着自然纯美。有时字体偏扁,严谨中蕴含跌宕之姿,猗侧之势摄人心魂。字画沉着,用墨浓淡适中。横竖斜直中姿态各异,挥洒自如,意气韵畅,充分反映了他的豁达洒脱之性情。

他有时写得沉郁苍凉,露惆怅慨叹之情意,从笔端透出无比悲怆凄凉。有时一篇中丰腴劲秀,灵活而不呆滞,凝聚收敛在筋骨中。厚实中露出神采奕奕,沉静幽远的气息,如余音袅袅,回味悠长,表现出厚道和善与舒展大方的风范。

先生的书法和他精妙的太极艺术地融合,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可谓“功夫到家始臻妙,书骨生硬方通神!”如今,先生虽已作古,但音容宛在。瞻其遗作,先生那挥墨如泼的洒脱风姿如在目前,不能不惊叹于他那与太极艺术巧妙融合浑然一体的精妙的书法艺术。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特约编辑 | 李云付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