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崔玉娟:心系运河情悠悠




心系运河情悠悠

崔玉娟

碧波荡漾,两岸绿荫,我铭记着它美丽的容颜。

枯了河道,干了河床,我目睹过它曾经的沧桑。

镌刻历史,记录辉煌,我倾听到它惊岸的声响。



京杭大运河,记载着两千年中华文明的运河,它是多民族国家统一繁荣的历史丰碑,我曾在它的身边成长、守望,它清澈的河水已深深汇入我生命的血脉之中,缓缓流淌,生生不息。

我的家,漳南镇,坐落在鲁西北大地上,是隋末窦氏揭竿起事的著名村庄,濒临运河东岸,一河之隔的西岸便是河北故城县县城。儿时朦胧的记忆里,运河两岸虽称不上物阜民丰,但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两岸百姓的生活要优于远离运河的村庄。记得父亲经常带着我过河赶集,那时还没有修建郑口大桥,过河须乘船而渡。每当坐在父亲自行车上,望着波光粼粼的河面洒满银光,来往船只穿梭如云,听见船夫的呼唤声和号子声此起彼伏,我就异常兴奋,恨不得几步奔到河岸,跨上飘摇的小船感受那种起伏动荡的河水,聆听船夫高亢响亮、节奏分明的摇橹号子,呼吸湿润清新的空气。拥挤的小船上有到集上出售的毛茸茸可爱的小白兔,有漂亮锦衣的公鸡,还有香甜诱人的瓜果和五颜六色的衣饰,更有那农家人纯朴真挚的交谈声、娃娃们的欢笑声与河面上掠过的燕语交织在一起,汇成儿时记忆里一幅幅独特温馨的画面,一首首热闹动听的乡村乐曲。

“运河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运河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那时最令我迷恋的是跟着一群比我大几岁的伙伴,赤脚在河岸浅滩的水洼里追逐嬉戏,然后等待偶尔驶过的轮船,目不转睛地追随它驶向远方,编织着精彩的童话:开轮船的定是让海盗心惊胆战的大英雄;轮船里运载的定是比金子还要贵、比糖还要甜的宝贝;一声声汽笛是一首首雄壮的乐曲,定能响遏行云;一股股白烟直升云霄,定能让孙悟空在里面翻筋斗……幻想的美丽,把我们纯真的童年涂上了丰富奇妙的色彩,镶上了瑰丽的金边,如诗如画如梦似幻,挂在儿时记忆的天空,闪着诱人的光芒——运河给了我美好的向往,无尽的想象,奔流不息的河水把一颗童稚的心带向了远方。

水涨水落,冬去春回。在运河边长大的我无论走出多远,运河永远母亲般将我牵记。自从一桥飞架南北两岸,水路变通途,运河里流淌着的不仅仅是河水,而是经济复苏后人们匆匆奔赴的心愿和梦想;桥上承载的也不仅仅是来来往往的脚步和身影,而是一个新时代燃起的希望和追求。每次回到家乡,站在默默无闻、俯身奉献的运河桥上,我的心依旧会长出彩色的翅翼,在平静深邃的河面上追随着蓝天白云,飘向更高更远的地方。学习的挫折,情感的苦闷,生活的磨难,我都会将它们饱蘸深情宁静的河水,化作一首首优美恬淡的诗句,折成一只只哲理的小船,付诸从时光深处流淌而来的历史长河,奔涌而去……

曾几何时,我魂牵梦绕碧波荡漾的运河竟以干涸枯竭的面容出现在我面前,一种从心灵深处滋生的痛蔓延在每一根血脉神经之中。伫立河岸,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运河坦露出的每一寸肌肤,枯竭的河床里,是那些陷于贫困、贪及一己之利、俯身挖掘的身影。当一件件或残或缺、巧夺天工、精美绝伦的文物触及目光的那一瞬,我听懂了它们穿越时光的诉说;读懂了它们历经沧桑的惊叹;更触摸到它们被岁月侵蚀、寂寞千载、独守静美的等待。它们再遇红尘,却也在告诉人们:千年运河,曾记录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半部历史,经济的繁荣、王朝的兴替已镌刻在它的每一道深深的裂痕上,它在以苦、以痛警示、昭示每一个炎黄子孙,大运河不仅仅是一条河,更代表一种文化制度,一个知识体系,一种血脉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前年,一架彩虹般的新桥以其优美雄健的身姿飞跨冀鲁两省,运河水又从远方奔涌而来,奔腾而去。清澈的河水汩汩流淌进两岸绿波翻滚的田野,滋养着两岸肥沃的土地和勤劳的人民。高高的运河大堤,绿树成荫,繁花似锦,跟运河蜿蜒相依。花柳深处,鸟鸣蜂唱,京腔民调,欢声笑语,与深情的河水声阵阵相和,润泽了人们的心田,幸福了百姓的生活。

如今,华夏神州,海晏河清,国运荣昌。大运河,这一中国和世界的伟大奇迹工程,这一人与自然的共同创造,已深深地融进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之躯,人们在迫切地书写它的“线性文化”符号,重塑它的中国文化基因,呼唤它的“运河学”价值。相信不久的将来,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能更加自信地行走在“运河遗产小道”上,饱览原生态运河风光,真正体验运河的文化文明价值,感受美好的运河风土人情,如画如歌,如梦如幻……


作者简介:崔玉娟,笔名婵思墨心,中学教师。山东德州武城人。德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 | 李玉友

审核 | 冯光华 终审 | 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