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归来
□范兴文
春风的笛子悠扬地响起,翠柳的年轮永不老去。
我坐在小院里,将春光沐浴,迎接着翩翩的归燕,思考着人生的得失。
燕子归来了,在春日的舞台上,在春风的音乐中,在春雨的掌声里。
它轻盈地飘落到村舍的上空,跳跃到枝桠的肩头,投入到院子的怀抱。我猜,它是从遥远的南面飞来的吧?那里桂花泛黄,桃花绽粉,月季红里透白,麦冬绿里含翠。一路上,啄木鸟为它敲着梆子,布谷鸟为它唱着歌,黄莺和百灵鸟为它跳着舞。路旁的槐花,陌上的榆香,是它旅途的餐馆;翻绿的枝头,醒来的草坡,是它征程的旅店。多么想驻足观赏一路的风景,可是,抵不住对家的眷恋依依。脚步匆匆兮,过短亭,长途跋涉兮,归故乡!
“燕子归来寻旧垒”,我看到它静静地驻足于房檐,目光是如此专注。窗前的石榴树,你仍然花朵未著;院子里的小花狗,你还是样子如初;椅子里的爷爷,你已经鬓染如丝。
“春到长门春草青”,望着归来的燕子,我的思绪又密。
小时候,我爱玩弹弓,总想瞄准临近的燕子试试精度,爷爷说,这些自然的精灵是不能随便伤害的。忙碌的蜜蜂,爷爷宠着;悠闲的蜻蜓,爷爷护着;院子里还在沉睡的石榴树和已经醒来的枣树,是爷爷浇灌着的希望;特别是燕子,爷爷总是在燕子归来前,就打扫房梁,清理燕窝。爷爷说:“燕子最有良知。”
父亲关于燕子的解读也许和爷爷不同。他说:“小燕子就是要学会飞翔,飞翔靠自己的翅膀。”不过,有一点他和爷爷的观点一样,就是不管你飞得多远,飞得多高,都不能忘本,都不能迷失了家的方向。
母亲是一个不会解读的人,她只会打着比喻。念小学时,一放学,我就飞一般向家跑去,母亲擦着我的汗水说:“你多么像咱家房梁上的那个小燕子呀!”读中学时,我每次回家,母亲兴奋地喊道:“咱家的燕子飞回来了!”
其实,我一直都想做一个飞出去的燕子。我们村子里的几个大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选择了遥远的大城市,有的还努力地想争取定居国外。我毕业前期,爷爷打电话深情地说:“翅膀硬了更要回来,咱家的房梁上到处可以筑巢。”
毕业的时候,我回家探亲,把打算去国外的想法告诉了他们。爷爷的眼泪流了下来,他失望地指着房梁上的燕子说:“你白念了这么些年的书,你还不如它!”爷爷的话说得很重,像一记重锤砸在我心上。我知道,一个在心里不懂得归来的燕子就不是真正的燕子。我回到学校,收拾好行李,登上了客机。碧蓝的天空里,一只巨大的归燕飞向家乡。
飞机上,爷爷讲过的那个生动的故事又浮上我的心头:一个贫苦的农民,怜悯地救起一只受伤的燕子。燕子归去又归来,叼来一粒南瓜的种子,农民种出了一个大大的南瓜。春节了,农民要用它包饺子,切开的瞬间,一堆金子闪闪发光,农民成了当地的富翁。这个故事充满了想象,歌颂着善良与感恩。
如今,我在县里当了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做了一只名副其实的归燕。多么希望我的学生都是能飞出去的燕子,又都是能飞回来的燕子。
有时我想,爷爷、父亲和母亲常常希望我是一只燕子,其实,他们不也正是一只不离不弃的燕子吗?最后,连羽毛都腐烂在这片深爱的土地里面。
今春的院子里,爷爷和我又望着年年归来的春燕,相视而笑。爷爷深情地对我说:“燕子知时节,归来润无声。”爷爷的话,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春色遍芳菲,闲檐双燕飞。”今年的燕子归来得早。“翩翩春燕,端集余堂”,它们衔着春泥,飞入故人家。
作者简介:范兴文,山东武城人,中学语文教师,喜欢写散文、小品文,作品自己结集为《温故天伦》《敝箧藏果》。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