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县:融合创新,全力打造杂技文化IP

3月28日,中国杂协第八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在宁津县会议中心召开。会议为期三天,来自全国各地文学艺术界、杂技界的领导、专家悉数参加。“德州市宁津县是中华杂技重要发源地,在这里召开中国杂协第八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必将有力推动山东杂技事业繁荣发展。”山东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何思清说。

宁津县是中华杂技策源地和集散地,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杂技)之乡”美誉。宁津杂技是中国杂技艺术殿堂的奠基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汉代就有记载,唐代以后日趋活跃,清代闻名遐迩,民国期间,宁津杂技活动范围更是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新中国成立后,宁津杂技得到进一步发展,1956年成立宁津杂技团,1961年建立宁津县杂技艺术学校。多年来,宁津县杂技艺术学校先后为全国各地杂技艺术团体输送人才2000多人。其中,有100多人分别赴美国、加拿大、泰国、韩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多次获得“金小丑奖”“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金狮奖”等国内及国际大奖。中华杂技团(现中国杂技团)创建者张富忱、“盖山东”李凤英、“中国坛子王”韩克亭均出自宁津,2008年,宁津杂技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宁津县致力于杂技文化传承与发展,积极储备杂技人才,多元发展杂技文化产业。打造了传承宁津杂技文化的杂技文博馆和以杂技文化为主题的国家级特色文化旅游小镇(德百杂技蟋蟀谷)、特色文化景区(康宁湖杂技文化主题公园),以书籍、视频、实物档案、现场演绎等形式再现杂技辉煌,建设了全省唯一的公办杂技艺术学校,获评“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半山梦影—高拐》《足踏青春—球技》等作品多次荣获“泰山文艺奖”“山东杂技魔术大赛一等奖”“长河文艺奖”等奖项,杂技红色情景剧《大刀传奇》被列为“全省非遗保护十大亮点”之一,每年1000多场文化惠民演出让群众感受杂技魅力,2024年新增杂技非遗传承人24人。

“我们将围绕‘创建以宁津杂技为主要内容的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目标,高标准建设杂技博物馆,广泛拓展‘杂技+演艺’‘杂技+研学’‘杂技+数字’等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聚力打造以杂技为核心元素的文化IP,不断为杂技事业发展贡献更多宁津力量。”宁津县委书记高善玉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杨瑞 编辑|密霖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