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宪申
一个地名,看似寻常,实则是写在大地上的历史。今年,德州市将“舜昕苑”改回了具有近900年历史的“北厂”,成为全市首个通过官方备案改回老地名的社区。德州因运河而兴,“北厂”的回归,是德州对运河历史和文化的延续,更会在新时代赋予它新的使命。
当前,“乡村著名行动”正在全省铺开,以地名建设为乡村发展赋能。小地名背后有大民生,更有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的大文章。时下,德州的“著名”实践,只有挖掘好、保护好、传承好、宣传好老地名,才能让老地名焕发新活力,才能更好地激活乡村振兴这一池春水。
传承优秀文化,留住老地名。保护老地名,就是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唤醒老地名,就是焕发文化新活力。近年来,德州市推动城市老地名回归,部分社区舍弃更改后的新地名,换回富有文化底蕴的老地名,赢得群众点赞支持。德州老地名的回归,不仅让城市更具地方特色,也有效地保护了运河文化,让历史文化在岁月更替中代代传承。
留住历史记忆,激活老地名。没有历史记忆的城市,是缺少内涵的城市。德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一直在为保护老地名文化而努力,让历史地名在新道路中沿用。临邑县以老地名命名6处新生地理实体,平原县以古县城遗址“张官店村”延伸命名7条街道......通过历史地名沿用,激活历史记忆,形成了一批人民群众看得见、用得上、留得住的地名成果,使老地名在新时代真正焕发新活力。
赋能经济发展,用好老地名。老地名是一种资源,其中有着丰富的文化、经济与社会价值。老地名“入网”“上图”,为乡村发展赋能,让乡村要素流动更便捷、更智能。如今德州深入挖掘地名内在价值,擦亮“地名+地理标志”优势特色产品名片,推动武城辣椒、乐陵金丝小枣、沙河辛西瓜、夏津椹果等特色产品走出德州,走上百姓餐桌。
岁月更替,沧海桑田。老地名,孕育于一方水土,承载着一方文化。时下唯有全社会携起手来,重视老地名保护,发挥老地名的强大IP功能,才能更好地让老地名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作者单位:禹城市民政局)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尹晓燕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