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两创”赋能,擦亮城市文化新名片


□孙世强

文化“两创”,既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创新,也是融合现代元素的创意。近年来,德州市通过文化“两创”,倾力打造文化精品力作,积极推进文旅融合,助力文化消费升级,在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同时,也擦亮了城市文化的新名片。

挖掘历史人文资源。德州因黄河而生、因运河而兴。黄河和大运河在德州汇聚,世代枕水而居的德州人从中汲取着源源不断的智慧和发展动力。近年来,德州抢抓黄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和山东省“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建设机遇,大力实施“两河牵手”工程,积极保护传承利用“两河”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畅通水脉、传承文脉、带动人脉,努力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深入开发“两河”丰厚而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用黄河、大运河两条线串起散落于全市的文化“珍珠”,讲好德州故事。充分发掘历史文化元素,积极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体现德州文化的独特风格和鲜明特色。

弘扬创新文化名片。文化创新,离不开当地独特的文化基因,不仅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且可以使文化元素与时俱进。德州充分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元素,赋予新的时代精神内涵,不断促进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生、绽放光彩。比如,陵城区制作的《大唐忠魂颜真卿》,全面展示颜真卿忠勇大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以及颜氏一族世代相传的优良家风,如今成为优秀的廉洁文化作品。德州不断用新形式、新载体,讲好德州故事,让创新文化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增强德州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两创”融合凝聚人气。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两创”融合既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有效路径,也是“诗与远方”的有机结合。德州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大力开展文艺演出进景区、文旅推介等活动,着力提升城市形象,让近者悦、远者来,用心用情绘好文旅融合这幅“工笔画”,激活文旅发展一池“春水”。推进“文旅+产业”,组建文旅产业链,大力发展研学游、工业游、乡村游等新业态,推进旅游从“吃住行游购娱”向文化创意、个性服务、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等方面拓展。沿黄河、大运河两岸建设了一批精品旅游线路,依托景区、水域、湿地开放露营地30余处,提供营位2000多个,满足人们走进自然的文旅需求。推进“文旅+手造”,扶持壮大梁子黑陶、齐河黑陶等行业龙头企业,打响“中国黑陶城”文化品牌。建设手造产业园、展示体验中心,举办“黄河大集”,整合乡村大集、民俗文化、文艺展演、民间手造、乡村周边游等元素,聚集民间烟火气。如今,在德州,越来越多的优秀传统文化被挖掘、传承与弘扬,文化“两创”正融入市民生活、滋养城市文明,在推动群众崇德向善的同时,也为德州高质量发展提供最为深厚与持久的力量。

(作者单位:临邑县民政局)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张明昭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